八一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八一看书 > 气候边缘 > 第131章 雾中电网

第131章 雾中电网

雾网接的水,清澈见底,在晨光中微微晃动。李墨飞接过杯子,指尖触到杯身时愣了一下——杯底刻着一个图案:水滴与阳光交织的纹路,和她在印加古水道石壁上看到的一模一样。

“这是……”

“奶奶说,这是‘水的记忆’。”女孩的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以前印加人会在装圣水的杯子上刻这个。”

李墨飞低头看着杯中的水,水面映出他疲惫的脸。他轻轻抿了一口,水很凉,带着晨雾特有的清新。

“你叫什么名字?”

“埃斯佩兰萨。”女孩回答,“是‘希望’的意思。”

实验室里,李墨飞将陶杯小心地放在工作台上。陈曦发来的蓝藻样本在培养皿中呈现出异常的活跃状态,显微镜下,改造后的细胞壁结构正在形成规则的晶体排列。

“反射率提升12.7%.……”他记录着数据,突然停下笔。

陶杯底部的纹路在灯光下显得格外清晰。他拿起放大镜仔细观察,发现那些看似随意的线条实际上精确复刻了水分子在特定温度下的结晶形态。

“这不可能……”

两千年前的印加人怎么可能知道水分子的结构?

他的手机震动起来。是卡洛斯发来的紧急消息:“奎尔卡亚冰帽东侧发生大面积冰崩!融水冲毁了监测站!”

直升机降落在冰崩现场时,李墨飞看到的是一片狼藉。冰川边缘塌陷出一个巨大的缺口,融水裹挟着碎冰奔涌而下,冲毁了沿途的所有设备。

“损失情况?”他大声问卡洛斯,风声几乎盖过他的声音。

“三台自动监测仪被毁,但——”卡洛斯的眼睛突然睁大,“你看那个!”

冰崩暴露出的冰川断面上,赫然可见一层层清晰的蓝绿色纹路——那是被冰封了不知多少年的古老蓝藻层,与陈曦发来的南极样本惊人地相似。

更令人震惊的是,在这些藻层之间,镶嵌着数道人工开凿的沟槽,排列方式与印加水道的设计如出一辙。

“这不是第一次……”李墨飞喃喃自语,“古人早就尝试过……”

深夜的实验室,李墨飞将陶杯、冰芯样本和印加水道的数据并排放在一起。电脑屏幕上,3个看似无关的元素在模拟程序中逐渐重叠——

水滴纹路=水分子结晶形态

古老藻层=冰川调节尝试

水道沟槽=人工控温系统

他突然明白了什么,抓起电话拨通了陈曦的号码。

“不是我们在发明新方法,”他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我们只是在重新发现……”

窗外,第一缕晨光穿透雾气,照在贫民窟新安装的雾网上。埃斯佩兰萨和她的奶奶正提着水桶走向网架,杯底的纹路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远方的安第斯山脉上,冰川依然在消融。但在晨光与雾气之间,在古老智慧与现代科学的交汇处,某种新的平衡正在悄然形成——就像水滴终将找到自己的路径,就像阳光永远会穿透迷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