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八一看书 > 气候边缘 > 第18章 末来之眼:从虚拟洪流到觉醒之岸

第18章 末来之眼:从虚拟洪流到觉醒之岸

流。虚拟洪灾场景被算法推送至末日游戏群组,标题变成“沉浸式海怪生存挑战”;而抗洪工程画面则出现在建材电商页面,关联商品是“防水自发热地板”。

更荒诞的是某位音乐主播,他将浪涌声频加速300倍,配上电子鼓点刻制成《气候狂想曲》,竟然冲上音乐榜第三名。歌曲评论区置顶写道:“建议下次火山爆发时采样做重金属版。”

“这就是现代人的防御机制。”刘宇苦笑着切断异常流量,“把恐惧包装成娱乐才能消化。”

赵东浩却突然调出用户轨迹图:“看,有19%的娱乐化观众后来搜索了海平面上升数据。”他圈出几个跳跃的节点,“笑过之后,有人开始思考。”

第七天傍晚,第2048位体验者触发了隐藏程序。这位程序员在虚拟洪水中坚持了23分17秒,直到视野里浮现出他参与设计的滨海市数字孪生模型。当他颤抖着取下头盔时,背后的脑电监测屏炸开一片量子纠缠态波形。

“前额叶皮层出现超导特性!”神经学家指着跃动的数据曲线,“这是深度共情引发的认知相变。”

三个月后,团队在分析用户回访数据时发现,那些经历过恐惧与希望对冲的体验者,有23%自发参与了海岸防护林工程。更惊人的是,他们的植树轨迹在卫星图上组成了一只巨大的眼睛——恰好是"未来之眼"的logo轮廓。

赵东浩站在实验室窗前,看着城市灯火倒映在暴雨积水中。每一盏破碎的光斑里,都藏着某个体验者被重构的认知图谱。他突然想起那晚刻在头盔上的古碑纹理,此刻正在某个青年的视网膜上,随着每次眨眼投射出微弱的救赎信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