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八一看书 > 气候边缘 > 第17章 当数据预言成的血色头条

第17章 当数据预言成的血色头条

2046年11月底的一个深夜,东方联盟新海市东方天地人大学气象人文学院的实验室里,贼亮的灯光照亮着一片忙碌的空间。?y^o?u!s,h/u/l\o^u`./c~o\m/

赵东浩坐在宽大的桌子前,目光紧盯着电脑屏幕,屏幕上闪烁着一组组数据和图表,显示着未来气候变化的预测结果。他的脸色显得异常凝重,眉头紧锁,仿佛在思考着什么沉重而复杂的问题。

实验室的量子钟跳至凌晨2:47分时,赵东浩的视网膜投影突然闪出危险红光。滨海市的灾情数据流正以每秒17gb的速度涌入服务器,将气候模型的预测曲线挤压成锯齿状的心电图。他摘下智能眼镜,揉了揉酸胀的太阳穴,却揉不散眼前挥之不去的幻象——屏幕上跳动的死亡人数,竟与二十年前他填错的一个气象参数数值重合。

“教授,您该休息了。”李墨飞将保温杯轻轻推到他手边,杯底茶垢形成的环状纹路,在实验室冷光下像极了台风眼的卫星云图。赵东浩没有接话,手指在全息键盘上快速滑动,调出滨海市防洪堤的应力分析图。钢筋结构的断裂点,正与三年前被驳回的加固方案完全一致。

正在这时,实验室的门被猛地推开,刘宇,一个专注于设计应对极端天气城市设施的工程师,急匆匆地走了进来。\山.叶\屋! *庚_鑫¨蕞`全¨他的脸色苍白,手里攥着一份报告,声音有些颤抖:“赵教授,小李博士,你们听说了吗?南方的滨海市刚刚遭遇了一场超强台风,整个城市几乎被淹没了!死亡人数已经超过千人,还有数万人无家可归!”

手里平板电脑的蓝光将刘宇的脸色映得惨白。他调出热成像救援画面,遇难者临终前的体温在屏幕上凝结成猩红光斑。“这些热源分布…”他的声音哽住了,“组成了新的风眼模型。”

刘宇的声音低沉而沉重,“台风的强度远超预期,海平面上升加剧了洪水的影响。滨海市的防洪设施完全崩溃了。”

李墨飞感到一阵寒意从脊背升起,他快步走到陈宇身边,接过报告快速浏览。他的脸色越来越难看:“这……这比我们预测的最坏情况还要糟糕。”

赵东浩立即将光斑数据导入气候系统,全息沙盘突然发出刺耳警报。原本模拟台风的蓝色粒子流,此刻正被血色光点牵引重组,形成一个直径三百公里的新气旋。“这是…人体热力学对大气系统的反馈?”李墨飞的笔尖戳破了记录纸。^r-a+n+w-e¨n!z!w′w′.`c_o`m¨

他们很快发现更惊悚的关联——滨海市地下管网破裂的声波频率,与当地一座观鲸博物馆收录的座头鲸哀鸣完全同频。当刘宇将声纹数据输入海洋气象模型时,系统竟生成了一段诡异的预言:“下一个风眼将在鲸群迁徙路线上形成。”

实验室的空气净化器突然推送广告:“滨海市灾民手机防水壳限量预售!附赠独家洪水白噪音。”赵东浩的智能手表同步震动,购物平台正以竞拍形式出售一部泡水手机,商品描述写着:“可播放最后30秒浪涌实况,助您深度冥想。”

“他们怎么敢?!”李墨飞一拳砸在无线充电座上,震翻了刘宇刚带来的灾情报告。纸张散落间,某页边缘的批注刺痛了赵东浩的眼睛——那是他半年前在防洪研讨会上写的警示:“当娱乐化吞噬危机意识,数据将沦为消费品。”

刘宇默默调出自己手机里的收藏夹,展示一组“气候纹身”图片。年轻人们把碳排放曲线刻在脊椎上,把家乡消失的海岸线纹成了臂环。“至少有些人在用身体记忆真相。”他手指划过一张照片,纹身师正将实时冰川消融数据刺入客户的肩胛骨,墨色随体温变化显现不同色阶。

突然,尖锐的断电警报撕裂了凝重的空气。应急灯亮起的瞬间,三人同时屏住呼吸——灾情热斑图在紫外线模式下,竟显现出明代《防汛碑记》的篆刻文字。赵东浩扑到屏幕前,手指颤抖着描摹那些浮动的笔画:“……堤溃于蚁穴,患生于忽微……”

李墨飞突然打开手机闪光灯,将光束斜射向墙面数据图表。被放大的阴影里,他看到滨海市防洪堤裂缝的微观成像,与碑文拓片的宣纸纤维惊人相似。“先人在竹简上刻写的治水经,和我们用纳米探针扫描的材料应力图……”他的喉结滚动了一下,“本质上都是人类对抗无常的密码。”

刘宇从工具柜翻出激光笔,激光笔发出的红点沿着碑文脉络游走:“这些防汛智慧被档案馆数字化后,就一直沉睡在云端。”光斑停驻在“以人合天”四个字上,墙面的全息投影恰巧切换到最新灾民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