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是一个办法,所以提出来。”
“你主张的是什么办法?”孙扬有些着急,他感觉着每一点时间的流逝都让他紧张,生怕突然间听到叛军大举来攻的消息。
徐霞客微微一笑:“将军,既然不能去与主力汇合,也不能后退,那么剩下的,当然就只能是------前进!”
半个时辰后,官军营中号角声响起,一队官军队伍不整的打着各色旗帜出营了。如果你细看这旗帜会发现很有些奇怪,因为这些旗帜居然是好几个不同的番号,要按番号算,至少应当是不下十万人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出营,这一队官军就横向展开,队形越展越大,整个散布在田野上。这时如果有人从远处看去,会发现到处都是官军,而且是好多支不同的万人队。
这支部队是左二路军。
左二路指挥官,常将军,吏部尚书赵怀仁的宝贝儿子,花花大少赵卫东骑在马上,气鼓鼓的往前走着。
他是来混战功的,他一向的任务就是跟着大部队行走,前面有危险了他就走后面,后面有危险了他就走前面,前后都有危险了他就走中间。^j+y*b/d+s+j\.!c-o′m-现在可倒好,徐霞客出了个馊主意,居然让他带领左二队去佯攻!
这不是开玩笑一样吗?他怎么知道如何佯攻?虽然孙扬亲自告诉他,只要一出营,立刻下个“各参将按原计划行动”的命令,到了钱塘江边再下个“点火,收兵与主力会合”的命令,剩下的事就不用他管了,他只要随军一起行动就成,但他仍然是十分的不高兴。
出营后他一下令“各参将按原计划行动”,各路部队就都散开了,他不明白为什么他的部队不能全都围绕在他身边,这样他才有安全感。他更不明白为什么各队举的旗帜都不一样,害的他想找一下自己的卫队都难。最让他恐惧的是,他要带着这一万人的部队去钱塘江边,而且孙将军还向他的手下参将们下令,要求大张旗鼓的去钱塘江边!
钱塘江边,那已经是叛军后方的后方了,而且作战会议上听说那里可能有十万叛军的援军,他以一万人去打十万人,还深入敌后,还没有可依靠的将领,这不是要他的命一样吗?
部队的行军鼓虽响,却还远不如他心里打的鼓响,赵大将军就带着这种无比恐惧、无比焦虑、无比郁闷的心情跟着队伍往前走着。
官军大营内正自一片忙乱。按照孙将军的命令,所有士兵只留下十天的粮草,带上作战必须的物资,其他的东西能扔的就扔,尽量少带。于是士兵们可着劲儿的在到处扔东西。
中军帐内静悄悄的。现在帐内不再是半个时辰前那种乱哄哄的景象了,只有两个人站在桌子前,一个是孙扬,正低着着认认真真的看着地图,另一个是徐霞客,在一边安安静静的站着,等着孙扬可能提出的问题。
孙扬的脑袋里仍在反复推演着徐霞客的这个计划,他生怕有考虑不周的地方。这个计划实在是太大胆了,只要稍有疏忽,就可能全军尽没。
“再推一次。”他低声自语着,手指在地图上慢慢移动着:左二队,最没有战斗力,派去佯攻钱塘江边的叛军增援部队,目的是一则把叛军的注意力引开,让他们以为官军打算先抢占河边有利地形,歼灭叛军增援部队后再返身攻击,二则也让叛军增援部队不敢快速截击官军,而是在河边备战;同时,另外四路大军穿过黄山的小路,急行军穿过叛军主力的后防线,直接绕到正在追杀官军右路军的叛军左路军背后发起攻击。一战下来,正好穿过叛军左路军,既消除了叛军的一部分威胁,又与官军主力联合起来。
这个计划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十分危险的,而最关键的因素则是速度。以左二队干扰叛军将领的判断,拖慢叛军决策和调动的速度,四路官军全速冲过叛军主力背后,左二队要同时返身到叛军左路军处与另外四路官军汇合,然后一起向叛军左路军发起攻击。如果能做到这一步,至少是可以指望上官军主力的策应了,再不济也能让已经崩溃的官军右路军干扰一下叛军左路军,这时他们就有希望击败叛军,然后,从左侧威胁叛军主力,与官军主力联合。
“这不就是声东击西嘛。”孙扬突然醒悟了过来。说起来,这个计策就是每个将领都很熟悉的声东击西之计,问题是,在这样的情形下以这种方式来使用,却不是每个人都会的。
孙扬心中不由得暗暗对徐霞客竖起大拇指。什么叫融会贯通,什么叫学以致用,这就是!孙子兵法是每个将领的必修课,但能真正会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