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第,所以在此撑船的。只是,他说‘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却是有些颓废了。”随即简单解说了一回。
周道长却不认同徐霞客的看法,他笑道:“老道除了不能‘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倒和这个很有些志趣相投呢。”
徐霞客笑道:“道长是方外之人,自然有归隐之心,但读书人应当思报国才是。”
周道长于这个话题却不大喜欢,毕竟他已经不再关心国家大事了,当下转了话题,向前面指着,说道:“那里是七女坟。传说是伯乐七个女儿的坟墓。传说伯乐祖居此地,原名孙阳,因他精兽医,善相马,天上有司马之星名日伯乐,故人称其为伯乐。古人医术传媳不传女,他有七女而无子,只得将医术传给妻子,后因他在虞坂识得千里马而名扬天下,秦王便聘他为马官,为秦国选育千里马。他赴秦之后,其妻即为乡邻医马,繁忙时,众女儿即来相助,妻子无意中将疗马之术传于女儿.后伯乐返家探亲,见女儿与牲畜打扰,深感有失体面,遂带妻女一同入秦。后秦王偶遇七姐妹,见其美貌,即传旨伯乐要纳七女入宫。七女闻信,遂逃往家乡,至黄河岸边,急切找不见渡船,便跳河自杀。后葬于此处,村民称为七女坟。?”
,!
徐霞客听着周道长的讲述,不由得就想起了史家庄和史致柔来,怒道:“皇帝如果都是这样,就该杀了!”
周道长吃了一惊,没想到自己这个故事会引得徐霞客如此大怒,幸而四下无人,不然只这一句“皇帝该杀”就要让徐霞客掉脑袋了,他急忙转了话题道:“前面就是历山,大舜在耕作过。传说这里有相耕庙耘的事情。?”
徐霞客一愣,奇道:“什么?什么‘相耕庙耘’?”
周道长答道:“这个我也不大清楚了,只是听得他们这么说,好象是大舜耕作的事情。”
徐霞客心中暗奇,要知道这尧舜禹的故事,他身为读书人可是知道的太详细了,但这个‘相耕庙耘’却从没听说过,他沉默了一会儿,突然心中一动,笑道:“是‘象耕鸟耘’吧?”
周道长倒是吃了一惊,问道:“你知道这个传说?”
徐霞客微微一笑,说道:“这一回我来讲吧。”说着讲了起来:“古时尧王当政,历山一带土质肥沃,人们竟相来此垦荒。为争荒地,众人时常争斗。舜来此地后,将肥沃土地平分与众人,自己至灌木丛生之处垦田,众人为之感动,再不争斗,互相礼让。此事感动上苍,遂遣条山象群下山相助,象甩动长鼻子将树丛连根拔掉,运至舜之居处,用以建造房屋。大象又供舜拉犁役使.庄稼苗儿出土后,有野草混生,小鸟群集,又将杂草啄净,舜勤耕早起,每至村东,天始微明,后人在此建造黎明观,又称这—带川原为显明川.?”
周道长听得脸上微红,没想到自己吹了个大牛,自称对芮城传说全知,结果却是让徐霞客给自己讲了起来。
他好象为自己辩解一样说道:“陕西腔有些词发音不准,我却听的不大明白了。”
徐霞客心中暗笑,问道:“既然这里是大舜耕作之处,那么历山双井也在左近吧?”
周道长惊道:“这你也知道?那双井就在右边的历山村里。”
徐霞客笑道:“读书人哪能不知这个故事呢。”
周道长一时语塞。的确,这故事是用来宣传舜的贤德的,每个读书人都知道。
传说历山村有两眼古井,相距丈余,一井水甜,一井水苦,据说双井是舜当年亲手挖成的。
据说舜父名瞽叟,双目失明,母为继母,生子名象,生女名系。自舜与娥皇、女英成婚后,继母与象心起恶念,想占二女为媳。某日,继母故意失声大叫,说她金钗掉到井里,定要叫舜下井去捞。舜不知是计,刚下到井底,象和继母就落石下井,以为舜必死无疑。谁知不久就听到上房传来琴声,象母子二人一看,原是舜在弹琴,二人惊慌失措以为神助。
原来此井与另一井有暗遭相通,是舜当年挖井时所开,当落石之时,舜从暗道进入另一井,哭着爬上来。捞钗之井水甜,落泪之井水苦。虽然舜对继母百般孝敬,但继母心还不死,某次,继母又叫舜去上楼修粮仓,他刚一上楼,象就在下面纵火焚楼,霎时浓烟滚滚,烈焰腾天,舜急中生智,两胳膊各夹一个簸箕跳下平地,安然无恙。经多方考察,舜德才兼备,不久便被尧王选拔到朝中为官。传说大舜姓姚,继母系姚氏之妇,当地人即称其为“姚婆”。?
周道长的脸更红了,他发现自己这个牛吹的有点儿大了,说什么给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