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名教习正在整理荐书。
“这是今年的第十二个了。”
年长的教习轻叹,“算上前几年的,足有一百多人进了镇北学府。”
年轻教习笑道:“听说最早那批,有的己经在县衙当差了。”
“周文知道吧?青林镇最早走出去的,现在己经是镇北县纺织工坊的技术首席了!”
年长的教习说完这句,忽然问道:
“弟妹、小侄儿他们都搬进星火城了吧?”
“早搬了,和嫂子他们一样,都是第二批。”
提起这,年轻教习满是自豪,
“我们奔波在外,陈府都记着呢,听说仅在镇妖军、烛阴卫之后。
等到暑休……回去……”
他们不知道的是,觉醒灵根的,更是踏上修真之路。
夕阳西下,一支商队缓缓驶离青林镇。
车队中,几个少年兴奋地东张西望,身后的青林镇在暮色中渐渐模糊。
距离青林镇不过几十里的临山镇,却是另一幅光景。
当年情景历历在目,镇守刘大人眯着眼打量着这些外乡人,嘴角挂着若有若无的冷笑。
“想在临山镇开工坊?”他慢悠悠地抿了口茶,“可以,但得按规矩来。”
所谓的“规矩”,便是每月上交五成利润作为“地方治安费”。
工坊雇佣的工人必须由刘家指派,甚至连原材料采购都得经过刘家商行。
星火小组的负责人听完,只是微微一笑,拱手道:“既然如此,那便不叨扰了。”
次日,商队悄然离开,连一张告示都没留下。
……
三年后。
临山镇依旧如故,街道冷清,商铺门可罗雀。
刘大人坐在衙门里,看着税册上逐年减少的数字,眉头紧锁。
“怎么回事?今年的商税怎么又少了?”
师爷苦着脸道:“大人,咱们镇上的年轻人,但凡有点本事的,都跑去隔壁青林镇做工了……”
“胡说!”刘大人拍案而起,“我临山镇物产丰饶,怎会留不住人?”
可当他走出衙门,看到的却是萧条的市场、荒废的田地,甚至连自家的商行都门庭冷落。
更让他心惊的是,镇上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连自家的子侄辈都在私下议论——
“听说青林镇那边,工钱高,还包吃住……”
“是啊,我表哥去了半年,现在都在那边安家了!”
“要不……咱们也去试试?”
……
十年后。
临山镇彻底没落了。
曾经繁华的街市,如今只剩下几家老铺子勉强维持。
刘大人的儿子——新任镇守刘承业,望着空荡荡的镇子,
“爹,咱们当初……”
临山镇的例子并不鲜见。
而青林镇这样的,三大帝国己有七百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