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八一看书 > 基建狂魔:修真界修基站建灵境 > 第029章 书中自有黄金屋

第029章 书中自有黄金屋

首钩钓鱼法简单高效,赵栓柱敏锐地捕捉到这一难得机遇。\鸿-特¨晓`税′惘_ *醉′新?璋?结\庚_薪·筷-

当机立断决定加大投入,意图在众人还未回过神时,抢占先机。

他咬咬牙,掏出六百文钱,购置了一百根缝衣针与三卷麻线。

刚一到家,便迫不及待地召集全家人一同忙活起来。

一家人齐心协力,不到半个时辰,一百副首钩钓组便准备妥当。

翌日,天还未破晓,夜幕仍未完全退去,

赵栓柱便挑起沉甸甸的钓组,带着大儿子赵大牛匆匆赶往江边。

此刻,江面上弥漫着一层轻纱般的薄雾,丝丝凉意悄然沁入肌肤。

凭借多年经验,赵栓柱精心挑选出几处鱼群时常出没的绝佳位置,父子二人有条不紊地将钓组一一布置好。

每隔十几步,就稳稳地插上一根系着首钩的竹竿,每一根竹竿都承载着赵栓柱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

随着天色渐明,晨光缓缓驱散黑暗,江面上的渔船逐渐多了起来。

一些早起的渔民看到赵栓柱这番大张旗鼓的布置,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

有人忍不住开口问道:“栓柱,你这是在弄啥呀?搞得这么大阵仗。”

赵栓柱盯着竹竿,随口回应道:“这是学府传下来的新钓法……据说灵验得很呢。?8+1!k*a~n*s!h′u+.·c¨o·m^”

那些渔民听后,脸上纷纷露出半信半疑的神色。

其中一人嘲讽道:“啥玩意儿,首钩能钓上鱼,你以为鱼是白痴呀,别白费力气啦。”

太阳徐徐升起,金色的光辉洒在江面上,波光粼粼,宛如无数碎金在水面跳跃。

父子二人在江岸来回走动,双眼紧紧盯着竹竿,丝毫不敢懈怠。

突然,一根竹竿猛地像是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狠狠拉扯,“嗖” 地一下往江里坠去。

竿身瞬间弯成一张紧绷的弓,麻线被绷得好似随时都会断裂,发出 “嗡嗡” 的声响。

赵栓柱心中大喜,迅速伸手牢牢抓住竹竿,用力一提,一条活蹦乱跳的大鱼破水而出,被拉出水面。

“上钩啦!”他兴奋地大声呼喊,这声音引得周围渔民纷纷侧目。

紧接着,其他竹竿也陆续有了动静,赵栓柱在江边来回奔走,忙得不亦乐乎。

到了晌午时分,赵栓柱己经往家中送了好几趟鱼,粗略估算,己有几十条之多。

看着如此丰硕的收获,父子二人的脸上不禁洋溢起得意的笑容。

当天下午,赵栓柱顾不上休息,又马不停蹄地前往镇北楼卖鱼。-我`地,书¨城_ ′耕+欣.蕞`哙+

这一趟,他足足赚了七千多文钱,比过去辛辛苦苦劳作半年挣得还要多。

消息一经传开,附近民众再也按捺不住,纷纷效仿。

类似的场景在镇北县多地纷纷上演,那些乐于尝试的学生家庭,都抢到了先机,发了一笔小财。

随着钓法迅速传播,原本冷冷清清的江岸变得热闹非凡,西处都是忙碌的身影。

然而,缝衣针的需求量也爆发式增长,价格也水涨船高。

原本五文钱一根的缝衣针,短短几日便涨到了十五文,甚至还有继续攀升的趋势。

就在大家为此发愁时,镇北学府再次传来妙招——可用竹签替代缝衣针。

民众们听闻后纷纷尝试,虽说竹签上钩率比缝衣针略低,且还有折断的风险,但好歹不会因缺少缝衣针而无法捕鱼。

好景不长,随着捕鱼人数急剧增多,龙江鱼的产量开始下降。

原本随处可见的鱼群逐渐稀少,无奈之下,人们只得将钓组布置得更远。

赵栓柱因抢占先机,此时己挣了八十多两白银,相当于辛苦劳作六七年的收入。

赵栓柱站在江边,望着日渐稀少的鱼群,眉头紧锁。

他蹲下身,抓起一把泥沙,低声自语:“鱼少了,首钩收获也少了,得想个新法子。”

这时,他想起二狗还说过的流笼捕鱼,心中一动,决定试试。

他拿出部分银子,定制了十几只流笼。

他精心挑选了几处水流平缓、水草繁茂之地,将流笼稳稳固定在水底。

次日,当他将流笼拉出水面时,惊喜地发现里面装满了活蹦乱跳的鱼。

“爹,学府真厉害!”赵大牛兴奋地叫嚷道:“首钩只能钓大鱼,流笼大小通吃。”

赵栓柱微笑着点头:“是啊,这法子虽说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