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也就相当于这块的1/3大小,拍出了3亿多的天价。。。”
众人大吃一惊,他们知道翡翠昂贵,但是没想到这么贵。
李淑芬咳嗽了一声,打断了老张的吹嘘:“我们的第一个课题就是研究翡翠与人类血液之间的反应!”
众人一下炸了锅,老张首当其中:“翡翠是一种以硬玉矿物为主的多矿物微晶合体,属于钠铝硅酸盐矿物,其核心组成部分的主要元素:钠(Na)、铝(Al)、硅(Si)、氧(O),再有就是铬(Cr)、铁(Fe)、锰(Mn)等元素,化学成分十分稳定,能与血液发生什么反应?”
众人虽然不是地质学出身,但是基本的科学素养还是有的,王朗都忍不住说了一句:“大概会造成翡翠的血沁现象吧?”
众人一愣,然后哈哈大笑起来。
“血沁” 是古玩收藏领域中关于玉石(尤其是古玉)的一种传统说法,指玉器表面或内部出现类似血液凝固的暗红色、深红色沁色。
古人早期观点认为血沁是玉器长期埋于地下,与墓葬中尸体的血液接触,血液渗入玉质形成。如明代《格古要论》中提及:“古玉有血沁,色红如血,乃尸沁也。” 这种说法与古代 “玉能敛尸” 的丧葬观念相关,认为玉器陪葬时会吸收尸体精气或血液。民间传说进一步神化,称血沁是 “千年血玉”,需经百年以上墓葬环境才能形成,甚至赋予其神秘色彩(如与殉葬、怨气相关)。
当然,现代科学对此的合理解释是地下环境中的铁元素(Fe3?)、锰元素(Mn2?)等矿物质,通过玉料的缝隙、解理或晶体缺陷渗入,经长期氧化形成氧化铁(如赤铁矿、褐铁矿)沉积。
王朗这么说,原意还是指血液和玉石没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