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儒家的仁者之心,所悟的圣王之道,绝非是救人,而是吃人!
如果是这么解释,那么一切就说得通了。
吃人的圣王,哪里会管洪水滔天,百姓死活。
不过。
萧衍总觉得,面前这个儒圣,无论怎么看,都不像是个吃人的。
依据就在于其成就圣王时所散发的气势。
这种破境时自然流露的气势,应该没有可能伪装造假。
若这位儒圣当真领悟的是吃人之道,那么必然能从其气势中感受到暴戾、凶残之意,而不是如若一汪秋水,平静柔和。
他的行为,与他内在的慈悲是相悖的。
按照谢瑨的说法,这二者水火不相容,绝无可能共存。
若他当真无视苍生死活,也不可能成就圣王。
而若说他是一时昏了头,没有考虑到由此可能引发的后果,显然亦是不切实际。
能够修成圣王的存在,又怎么可能是个莽撞之人。
唯一的解释,就是他这么做,其中藏有深意,也许是惠及苍生,而绝非祸害苍生!
只不过这位儒圣到底是怎么盘算的,他明显讳莫如深,不打算如实相告,萧衍暂时猜不出,也不好逼问。
“前辈圣王手段,在下难以揣测,不过在下可以确定的是,前辈这么做,必然不是为荼毒天下,否则那个人,不会让你活着回来。”
萧衍说出一些猜测,希望能换来一个答案。
晏子看向萧衍的目光略有一丝讶异,似乎己经察觉到,萧衍或许猜到了更多。
在这方面,这位儒圣显然没有过多的忌讳,笑着说道:“你说的不错,老朽与他浅谈了几句,幸好,老朽还算舌灿莲花,勉强糊弄了过去,否则怕是也要同妖族魔族那两个倒霉蛋一般下场。”
说着,终究是难掩心中诧异,话锋一转道:“老朽怎么觉得,你好像知道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