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那里是奉天的方向。"传我命令,"他沉声道,"所有坦克立即补充弹药油料,明天拂晓向奉天进发!"
新的序章
当捷报传到北平拖拉机厂时,陈长安正在绘制新的图纸。这次不是坦克,而是一种多管火箭炮的草图。
"五十辆参战,四十八辆完好?"他放下铅笔,揉了揉发红的眼睛,"比预期要好。"
厂房外,第二批"八一坦克"的生产已经全面展开。有了第一批的经验,工人们的速度明显提高。铸造车间里,老师傅张铁柱正在试验新的装甲钢配方;总装线上,女工们用棉纱仔细擦拭着每一个精密零件。
"陈工,这是刚到的苏联技术资料。"助手小王递过一个油纸包,"通过蒙古边境送来的,里面有多级火箭的设计图。"
陈长安迫不及待地拆开包裹,泛黄的图纸上密密麻麻标注着俄文。其中一张图纸上画着一个带有十六根发射管的奇怪装置,旁边写着"katюшa"。
"太好了!"他猛地站起来,不小心碰翻了墨水瓶,"立即组织技术小组,我们要在一个月内造出样炮!"
与此同时,在锦州前线的临时维修厂里,李云龙正在给中央写报告。他粗糙的手指握着钢笔,在信纸上留下歪歪扭扭的字迹:
"..."八一坦克"在实战中表现优异,建议扩大生产规模。另,急需配套的维修设备和备用零件..."
写到这里,他停下笔,望向窗外的坦克纵队。夕阳的余晖洒在钢铁装甲上,映出一片金红色的光芒。远处,新组建的装甲兵正在雪地上练习战术队形,发动机的轰鸣声此起彼伏。
李云龙突然笑了,在报告最后加上一行字:"请转告陈长安同志,他的铁拳头,我们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