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林姑姑总是爱带翙儿来找她,扰的她极少有自己的私人空间。
她是当妈了,又不是坐监。
不需要翙儿这个小狱卒时时看守她。
可她又不便表现出来,否则就怕那些乳母会根据她的态度慢待翙儿。
听织星应下,褚非羽笑弯了眉眼。
她是笑的愉悦,可织星怎么看怎么都觉得,自家公主这笑里不怀好意呢?
她的首觉告诉她,恐怕赢家会是公主。
果然不出织星所料,一行人回到羽霄宫,午膳刚用了一半,就得到消息。
皇后娘娘以约束宫人不严为由,罚没淑妃三月月俸。
至于鞭笞顾美人,皇后斥责今日陪同淑妃一同去往披芳阁的宫人失匡,未能及时劝阻自家主子,皆杖责三十。
连同披芳阁的人也一同杖责三十,罪名是护主不利。
按理说,这些宫人也不算冤枉,尤其是披芳阁的人。
但是,皇后未就此事处置淑妃,这就是打算硬保下淑妃。
这就多少有些太过于激进。
就算是皇后不在乎自己的声名,难道就不担心皇上会责备她未能持心公允,统摄纲纪。
褚非羽想了想,大概在皇后的意识里。
皇上不会因此过于气恼。
那是什么原因给了她这种错觉呢?
褚非羽喝一口炖生敲,在口中慢慢品着,心思却己经不在鲜嫩松散的鳝鱼上。
待几勺入口,褚非羽大致有了猜测。
也许在皇后所知的信息里,谢侯隐瞒不报不是大罪,反倒是顾副将的罪名更重。
那淑妃与顾美人之间,皇上应该是更为不喜顾美人。
既然心生不喜,自然不会在意顾美人受了委屈,更不会去为顾美人主持公道。
至于这个观念是谁灌输给皇后的,这都不用想,必然是未央大长公主。
想到这,褚非羽疑惑,这未央大长公主是真的也做此想,还是在有意坑害皇后。
因两种情况都符合常理。
可是指向的结论却不同。
若是未央大长公主也是做此想,那她劝皇后帮助淑妃,在她的角度,就是在替太子笼络西南势力。
那她就是决意保太子,保自己孙女的太子妃之位。
若是她明知里面的蹊跷,还误导皇后。
意图就不言而喻,她是想推动废太子。
很快,褚非羽放下这事,专心用起膳。
因在她看来,这事很快就能有结论。
褚非羽猜想,今日未央大长公主必定还会进宫。
总要知晓方案执行情况。
那皇后必定会与她商议,该怎么应对皇上。
那就端看景淮渊回来后,会怎么对待皇后便可知。
若是重处皇后,那就是在离间未央大长公主与皇后的关系。
也就预示着,未央大长公主选错了路。
但若是轻拿轻放,那皇后岂不是更信任未央大长公主。
只是不知,这事太子是否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