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八一看书 > 岐黄手记 > 第97章 脉法溯源自岐黄古训

第97章 脉法溯源自岐黄古训

:“古人的描述太抽象了,现在终于知道怎么用数据定义了。”苏怀瑾点头:“我们给缓脉定的标准,就和《药典》里规定苍术的挥发油含量一样严谨,不是凭感觉说话。”

当吴建国的缓脉逐渐转为略带滑象,脉象仪显示振幅提升至0.45mv时,急诊室的呼叫铃突然响起,尖锐的声音打破了诊室的宁静:“32岁男性,高热39.5c,脉浮紧而数,血常规显示白细胞18x10^9/l!”

苏怀瑾望向窗外,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转阴,秋风卷起地上的落叶,在空中打了个旋。她想起祖父临终前的教诲:“缓脉治脾胃,紧脉辨表里。”一边收拾脉诊仪,一边对小王说:“准备大青龙汤改良方,石膏先煎30分钟,麻黄用蜜炙,减少对胃的刺激。”

诊疗台上,吴建国的复诊单还带着体温,苏怀瑾的白大褂已沾上中药柜的陈香。她深吸一口气,转身走向急诊室,鞋跟在瓷砖地面敲出急促的节奏。晨光中,仁济堂的匾额闪烁着温润的光,仿佛在诉说着千年脉法的传承与新生。

急诊室里,32岁的患者正蜷缩在推床上,面色潮红,呼吸急促。苏怀瑾的三指刚搭上他的寸口,便感受到脉搏浮紧而数,如轻刀刮竹,那是《伤寒论》中太阳伤寒的典型脉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