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八一看书 > 封侯拜相 > 第193章 心疾的解法,我就是看不惯朱元璋的匠籍制度!

第193章 心疾的解法,我就是看不惯朱元璋的匠籍制度!

距离开考的日子可没几个月了,叫你哥哥好好读书,不要再出去赚钱卖苦力了。

你们公主姐姐说了要资助,那便会资助到底,你们只管专心学习,好好生活。”

“嗯。”

何南雀郑重地点了下头,然后开心地挥手和胡翊说再见。

“驸马爷哥哥,好心有好报,我代哥哥谢你!”

看到小丫头跑开了,与她闲聊几句,胡翊不禁也得到了些放松。

今日坐诊已毕,该是忙东宫制药局和造物局的事了。

惠民医局如今有四分之一的建筑已经落成,还有的房间都在陆续垒砌、加盖。

胡翊准备把临街的几间拾掇出来,先把牌子挂上去,到时候搞一个落成仪式。

他想了想,既然是太子东宫开的造物局,这个牌匾上的字还是去请皇帝御笔比较好一点。

皇帝的御笔,便代表了造物局和制药局的招牌,以及信誉。

此外,装修的风格就要明确一下,想好了应当怎样设计。

定制货柜、货架等事宜,现在就要开始做了。

除此之外,最大的一件事便是去招募匠人。

如今在朱元璋的政策制定下,匠户和匠籍绑定,以后子子孙孙都只能做工匠。

如此一来,当然是方便了胡翊去找寻匠人。

但朱元璋的这个政策其实并不好,一个是强制性的政策,搞的民间怨声载道。

再一个便是,规定了匠籍之人只能做匠户,越往后,无论子孙们有没有天赋,都得来做匠人。

这样往后最多三代,工匠的技艺水平就会大幅度跌落,再加上控制人员流动,强制子孙被迫从事相同工种,最后便带来了创新上的缺失,和技术上的僵化。

胡翊从不认为依靠压迫工匠的办法,便能够提升科技水平和发展力,恐怕更多的还是混吃等死,得过且过,该糊弄就糊弄。

不可否认,朱元璋在开国时候搞的这一出,固然可以快速堆积人力,干出一些大型工程。

但实际到了明中后期,便带来了许多负面。

不仅是工匠技艺水平不行,导致生产力、军队水平、赈灾等各种事宜开始被拖累、滑落。

最后这种严苛的制度,也惹得四处都是逃户,生产力不升反降,又激化加剧了社会矛盾。

胡翊觉得匠籍这东西,开国的时候可以适当搞一搞,后面再搞就不合适了,有机会得跟丈人提提。

大家都知道,这六部之中驸马爷唯独是工部来的最勤。

他既已是常客,还隔着老远,只要听到赤鬃黑狮子那独特的马蹄声音,左右门房处的差役们立即就会迎出来。

“驸马爷,尚书大人正在衙署之中。”

一会功夫,单安仁和蔡信都出来迎接。

蔡信自从上次跟随驸马爷前往定西,已被陛下擢升为工部右侍郎。

这是个将来极有可能会接任工部尚书的职位。

“驸马爷,今日又驾临工部衙门,需要下官如何做?”

单安仁与这位驸马爷已经很熟络了,自然也就放松了许多。

“咱们进去说吧。”

胡翊直接坐在单安仁的工部大堂上,今日他就是奔着要人来的,单安仁要是不给他,他还就赖着不走了。

毕竟工匠乃是工部的命根,他要走了一些,工部就流失一批。

单安仁这人在朝堂上是个中立派,但与户部尚书杨思义相比,杨思义略老实、谨慎些。

这个单安仁就是带着几分滑头的个人物了。

“来人,快奉茶。”

单安仁赶忙招呼一声,当看到这位驸马爷一屁股就坐在椅子上,还坐的这样实在,他便知道今日这事儿不好办了。

毕竟这几日间,也流传着不少消息。

譬如这位驸马爷,前几日,他刚刚搞出了一点发明创造。

东宫制药局和东宫造物局,这两件都已在不久前的一次朝会上,陛下与太子一起同意了。

单安仁当即便料定,驸马此来与造物局有关,搞不好也与匠人的事有关。

一想到此处,单安仁找了个借口,就想脚底抹油先溜了。

他便招呼一旁的蔡信说道:

“蔡侍郎,你与驸马爷乃是熟人了,老夫还有些要紧事该当去处置,你便在此地招待吧。”

说罢,他过来躬身向胡翊告罪道:

“驸马爷,下官有急事在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