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袭的爵位,恐怕也还有云南路程遥远,阻隔数千里,不易派兵治理的因素在。
给沐家承袭爵位,更多的还是出于政治上的考量,要他护国戍边。
如今常遇春未死,历史走向已经悄然改变。
那么,顶多也就是把鄂国公这一支封为世袭。
真若给胡翊封个世袭侯爵,这份天恩也算得是大明唯二、唯三的殊遇了!
对于朱元璋来说,今日真是喜事不断,令他心情又变得大好起来。
“说吧,今日来找咱,又是为了何事?”
朱元璋笑眯眯的瞧着女婿,心想,今日他提出来的事,能批都批。
谁叫自己高兴呢?
胡翊这时便看了朱标一眼,朱标会意,凑过来说道:
“爹不是叫姐夫想法子增收嘛,姐夫就想以东宫的名义搞一个东宫造物局,又怕爹您不高兴,我俩就一起来说说。”
朱元璋听到这话,心中倒不反对,只是这些局那些局的,听多了他也脑袋晕。
他便问道:
“你先前要搞东宫制药局,现在要搞东宫造物局,这两者间可有关联?”
胡翊解释道:
“制药局就只制药,不掺和其他。
造物局就是造出各种日常用品、消耗物品,就像上次跟您提到的肥皂那样,主要用途就是增收了。
当然,二者将来都是要赚钱的。”
朱元璋想了想,便不再阻拦,反倒夸赞道:
“你小子这是学精了,把这个造物局开到东宫来,是怕归于工部,将来不好掌管是吧?”
胡翊点着头道:
“也有这样一层考量在。
小婿还琢磨着,东宫的产业盈利赚钱,可以直接归入内库,这就能绕过户部,直达到岳丈和太子手中。
将来行事也方便。”
朱元璋点着头,更加觉得这个女婿办事精明多了。
造物局若归于工部管辖,胡翊不好插手不说,做起事来容易被掣肘。
工部属下的造物局盈利,归于国库,皇帝要想用钱,就要与大臣们商议,还要经过中书和户部,十分的繁琐。
但若走东宫的路子,直接归入太子库或者皇宫内库,就能避开许多繁琐。
甚至流程简化了,还能避免许多贪污出现。
想到此处,朱元璋几乎是秒批。
既然把话说到了此处,他便又说出了自己最近和大臣讨论商议,得出来的想法。
朱元璋笑着来到地图边上,手指着北方的几处重镇说起道:
“咱琢磨了好些日子,想着怎么才能重建北方的格局,又能把北方那些稀稀拉拉的人口留下来,不让他们逃籍。
直到那日去你的惠民医局,给咱涨了想法,灵机一动,咱就想把你这个惠民医局推广到北方各处。
目前大明财力不足,咱就想着先从北平、开封、西安、太原、大同这些地方先展开,你可有什么想法?”
胡翊自然是举双手赞成的。
这是大好事啊!
惠民医局的建立,既可以改善当地民生,又能产生人口聚集,很容易就能形成集市和贸易。
这些办起来了,后面像什么学堂、商铺、店铺就都好扩建了。
从一点开始拓展到全局,逐渐生成一个个全新的城市,这自然是大好事。
倘若真的做成了,皇帝采纳自己的意见重建大明北方,胡翊自己也会很有成就感。
将来的史书上,定然也会记载上一笔。
既如此,何乐而不为呢?
何况来说,惠民医局既能惠民,又能赚钱。
胡翊举双手赞成,只是他自然也说出了自己的担忧之处:
“岳丈,惠民医局能在南京铺开,那是因为您和太子的重视,也因为有小婿坐镇,没有人敢闹事。
可若是开到北方各地去,说一句大不敬的话,这天高皇帝远的,强龙可不好压地头蛇,就怕容易遭受阻力。”
朱元璋点了点头,他自然也知道这些事。
史实上,自从大明宝钞正式推行到各地开始,阻力就已经十分明显了。
即便有胡翊在处州府那一通操作,最后砍瓜切菜般的杀了两三万人,震慑了整个大明国境。
但在这样的威慑力之下,各行省州府依旧还在与朝廷玩对抗。
他们也不明着行事,就跟那些喜欢躲在阴暗角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