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八一看书 > 封侯拜相 > 第171章 人有两面,君王亦有黑白

第171章 人有两面,君王亦有黑白

局之下的一种拿捏。

胡翊借的是势。

一个凡人,尤其是一个不知晓后世历史的人,是很难借到这股势的。

对于和胡翊的斗争,虽是输了,但杨宪只是觉得遗憾,并不觉得自己有错。

他唯独惋惜的是族人。

一想到此处,才有些后悔,便又抬起头来直视向胡翊,问出了心中的那个疑惑:

“如若当初,我不曾暗害你大哥,你是否会放我一马?”

胡翊想了想,开口回答道:

“你若不以我家人为要挟,我自不会动你。

但你之死,诱因并非别人,实属你咎由自取。”

杨宪不解。

但他现在将死,那些仇、那些恨,反正已经报不了。

既然如此,索性心平气和些,询问起胡翊原因:

“你说这话,那请问,我真正的取死之道是何?”

胡翊答道:

“你老师曾如此评价你,说你虽有相才,而无德行,且心胸狭小,不知做事该当张弛有度。”

杨宪心中仔细咂摸着滋味,想了想,而后点了点头。

死到临头,他也想起刘基之言,这话老师曾经也对他这学生说过。

胡翊便又道:

“你气量狭小而善妒,还要做丞相,这便是取死之道。

纵然你不得罪我,必定也会得罪别人,人这一生要历经无数个坑,避得过一个,不代表避得过下一个。

你的脾性,已经决定了你不可能走的长远。”

胡翊的话,令杨宪觉得有理。

他竟然下意识点了点头。

“驸马,既已落在你手里,今晚又能来跟我说说话。

到了明日,杨宪就任由你处置了,割多少刀,都任由你。”

胡翊心说,这大概就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了吧?

但他却是回答道:

“明日我不会携私怨,判你何刑罚,你便受何刑罚。

我只监刑,不管别的。”

杨宪松了口气,但随即心中又觉得可笑。

事到这版境地,松不松这口气,最后的结果还是要剥皮凌迟,又有什么用呢?

看着胡翊离去的背影,他只得一叹:

“一入中书深似海啊!”

“唉,当初既然做了苏州知府,就不该入京,为何要搞那些假政绩,入中书呢?”

杨宪只觉得自己越发可笑,看到胡翊即将消失的背影,带着几分不甘,他最后大吼了一声道:

“驸马,二十年后咱们再斗过。”

还二十年后呢?

人死如灯灭,吹灯拔蜡,消于自然。

胡翊不信那一套,也就懒得再回复杨宪了。

当夜,柴氏给胡显做了好一通思想工作。

这个大儿子确实不如胡翊那般好劝服,尤其是面对差点害死自己的仇人时候,跟他讲道理是没用的。

柴氏劝不服他,就只能将他打服。

好在胡显是个孝子,挨了打也不会还手,就被柴氏压制在府中了。

第二日的聚宝门外,又是聚满了百姓。

胡翊早已见惯了这些场面,不会跟第一次监斩似的,和太子一起转过身去狂吐不止了。

处置杨宪时,他就静静这么看着,没有一丝一毫的情绪波动。

等到下午时候,行刑结束,便又进宫去交旨。

朱元璋的情报,比胡翊进宫更早。

得知自己的恩典下来,胡家居然没用,他心里极为不舒服。

胡翊来交旨时,朱元璋的脸上直接带出了冷色,开口便问道:

“咱给的恩典,你为何不用?”

老丈人一上来就兴师问罪,胡翊倒也是早早的想好了答复,开口说道:

“静端有了孩子,我这个做父亲的就想手上少沾些血污,好叫这孩子平平安安的降世。”

一提起了自己外孙,朱元璋心里的气也就消掉了,点着头道:

“既如此,咱也不再勉强你了。”

他又问道:

“静端这几日身子如何?”

“很好,没有什么异常处,小婿每日早、中、晚三次诊脉,也上心的很。”

听到这些话,朱元璋很满意,便又道:

“高见贤之死的案子,太子刚才结了,你自己看看吧。”

胡翊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