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坐在龙位上,盯着胡惟庸怔怔出神。/小·说*C-M-S^ .最.薪¨璋.結?埂?辛?筷+
大封功臣之事提上日程,武将们封爵过多,为平衡文臣,便要对李善长加大赐封力度。
如此背景下,罢了杨宪,再唤他回来重新上位,威胁着实太大了些。
况且,这老畜牲早就有架空皇帝的前科,又爱结党营私。
但若不用他,杨宪被罢,刘基不可用,朝中能替杨宪者,只剩下一个胡惟庸。
驸马前些日子还在就此事求情,担心这位叔父的权势坐大,伤及自身。
那时候,自己这个皇帝是作出承诺的。
如今,若用胡惟庸的话,又忽略了驸马。
朱元璋承认,胡翊这个女婿在他心里还是有一点份量的。
但在大明的江山社稷面前,一切其他因素,都应该让位。
一想到此处,他心中已然下了决断,开口便对众朝臣们说道:
“就令胡惟庸代右丞相事。”
说到此处,他便又看了一眼汪广洋。
此刻的汪广洋,脸上没有丝毫不满,反倒一副十分赞同、陛下英明的姿态。
朱元璋心中暗骂了一声,心道:
“咱是叫你当个左丞相,牵制右相,分权制衡来的。
杨宪上位时,你不管不顾,任由他一家独大。
现在胡惟庸上位,你也如此满不在乎?”
朱元璋心里冷哼了一声,立即开口为胡惟庸加码道:
“胡卿,你既为右相,咱允你提拔两名参知政事,辅佐处理朝中政务。
尽快回去敲定人选,将这二人名单呈上来。”
胡惟庸闻言,心中狂喜,即便再如何控制面部表情,这时候他也憋不住了。
最初的右相是徐达,但他常年在外,一切政事都归了左相掌管。
左相有两名参知政事、两名参议政事官员辅佐,后面上位的右相却是光杆司令一人。
现在,朱元璋给他这右相也设了两个副丞相名额,这大大扩充了他的权力。
朱元璋扫了一眼底下狂喜的胡惟庸,立即便又拿斜眼瞥了一眼汪广洋。
这一招扶持对手的加码,终于令汪广洋的脸色,变得难看了几分。
看到这个不作为的家伙生气了,朱元璋的嘴角终于勾勒出了一点笑容出来。
“诸卿,杨宪贪赃枉法一事,必须详查、细查、严查。
今日之后,胡卿掌权,若无朝议,便就此退朝了吧。”
看到皇帝离去之后,大臣们纷纷上前来,向着胡惟庸道贺。
刘基修元史去了,从此远离权力中枢。
杨宪被下狱,少时,定然免不了一场清算。
朝堂上新一轮的风暴已经形成。
当初杨宪掌权,打压淮西派越狠,如今胡惟庸上台,他和汪广洋都算淮西派的人。
浙东派自然就该要倒尽血霉了。
偏偏这浙东派的章溢已死,宋濂居家疗养不出,剩下的吴云、杭琪份量又不够。
只要顺着杨宪这根线细查下去,用不了多久,整个浙东派都要血流成河!
有道是树倒猢狲散。
没有了朝中的参天大树,几个浙东派的官员,也是立即过来向着胡惟庸道贺,立即便巴结上来了。
朝臣们都来祝贺,胡惟庸这边立即便围满了人,堪称是热闹非凡。
汪广洋这个左相受到了冷落,他倒也不恼,也亲自过去祝贺胡惟庸,尽显一个老好人的形象。
大明开国进入第三个年头,胡惟庸终于梦寐以求,爬上了丞相的位子。
此等荣耀与权柄,又有李善长站在他身后,今后逢人见了自己,都要尊称一声“胡相爷”、“胡丞相”。
胡惟庸今日激动极了,应付着众人的恭维声,愣是笑到脸部的肌肉都开始酸疼起来,险些抽筋。
他在群臣的簇拥之中,进入了中书省衙门。
而朱元璋,在散朝后,第一时间却是直奔春和宫别院。
正巧,胡翊也在这里问询病情。
朱杞身上的红疹都已转了丘疹,且已变得胃口大开,这两日开始大量进食。
听到这个好消息,朱元璋觉得很高兴,仿佛天清地朗,刚才朝堂上的对于杨宪的那些怨气,顿时也都消散掉了。
只是,他又看了一眼女婿,心里有些不好意思张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