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到了第二代,大明就有二十位亲王、一百八十位郡王。
这些宗室们,每年的岁禄支出便达到了五十六万石。
到第三代人时,大明有二十位亲王,一百八十位郡王,一千六百二十位镇国将军。
镇国将军的岁禄为一千石,养这第三代宗室,一年的支出便为二百一十八万石。”
胡翊刚开始算账时,朱标还没放在心上,觉得支出不多。
算到第二代,也还觉得这点岁禄,大明还是养得起宗室的。
直到胡翊算到第三代时,这个滚雪球一般的数字,立即惊得他愣了三愣!
朱标“腾”一下就从马车里站了起来,因为站起来时过于突然,导致整个马车突然一晃,把驾车的小吏都给吓得不轻。
胡翊只给他算了三代。
显然,朱标已经意识到了这个事情的恐怖之处!
“姐…姐夫,你问了这么多,原来是要提醒我这些。”
朱标心下觉得震惊的同时,也已明白了姐夫的一番苦心。
他确实没有想过这些,别说是他了,就连朱元璋、马皇后、李贞这些人都未想到这一层。
到第三代,养宗室的花费,就相当于大明国库岁入的五分之一了!
那第四代又是多少?
第五代又是多少?
朱标越是往后想,越发觉得脊背发凉,整个人都为之一颤。
他立即拉起胡翊的衣袖,有几分惊慌求救的意思在里面,面色焦急地喊他道:
“姐夫,等下进宫,我就在爹面前提及此事,你把这个账再给爹算一遍。
我就怕这个决策一旦推行下去,大明就要亡国啊!”
朱标是真急了。
他现在看着这个姐夫,越发觉得神奇。
在朱标的眼中,这个姐夫真就是上天派下来帮助自己的!
先有他反对禁止金银,开了大明钱事革新,稳定了物价和大明的财政。
现在又提及此处,将一项极有可能导致大明亡国的大事,当着面给拎了出来。
这何止是在帮爹、帮自己啊?
这分明是在挽救大明啊!
一想到此处,朱标更是对这位姐夫佩服的五体投地,因而显得更加激动万分。
朱标要叫胡翊进宫,二人一起在朱元璋面前挑明此事,将这个养藩王宗室的决策重新拟订。
其实,在跟朱标算了一遍账之后,这事就已经解决一半了。
接下来,朱标自己就会进宫,去和他老子算账。
胡翊去不去都没什么打紧的。
但你朱元璋不是爱民吗?
底层出身的皇帝,对于底层百姓还有一些怜悯,所以洪武初年的赋税仅仅收到了三十分之一。
这确实是个轻徭薄税的典范了,收的极低。
胡翊还是想去一趟,换个方式,再给朱元璋加深印象。
他不想只是劝阻这件事情,而是要叫朱元璋有一个整体性的意识,以后不要凡事想一出是一出,一拍脑门子就做决定。
二人便回到华盖殿来交旨。
朱元璋沉着一张脸,坐在御案上,现在真是想杀了杨宪的心都有。
他正在给杨宪擦屁股。
起因是,杨宪下令把苏松地区的税赋增高,又叫手下人等穷尽手段去搜税。
他用的这些手段,实在是过于卑鄙无耻了,发动当地地痞作乱,上门威胁,竟然公然叫官府在背后支持。
杨宪如此做,税确实是收上来了,而且收的又多、又快、又好。
就在不久前,朱元璋甚至还亲自下令嘉奖他,赐给他了一块匾。
结果,因为“岁赋过其产半”,单是苏松一地,这几个月来便多了一万多逃户。
一万多逃户,换算下来就是三万多人。
苏松之地,产粮丰富,土地肥沃,却还有三万多人被逼的逃出家乡避祸。.删¨芭?墈′书!网+ *芜_错+内`容\
这种事,就属于是光天化日之下,官逼民退的典范。
再进一步,只怕就要逼到官逼民反的地步了。
偏偏在之前,朱元璋又嘉奖了杨宪,还赐匾给他。
这下真是活生生打了自己的脸!
偏偏又要顾及自己皇帝的颜面,他还不能将此事声张出去。
杨宪把事情办砸了,挨骂的却是自己这个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