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八一看书 > 封侯拜相 > 第154章 他为咱大明做出的功绩,就值得封个世袭侯!

第154章 他为咱大明做出的功绩,就值得封个世袭侯!

正在朱标听到这话,显得有些失落的时候,朱元璋又加了一句:

“等到了正月,再叫你姐姐、姐夫进宫,加上你姑父他们,咱们一家人也热热闹闹的过个年。”

朱元璋今日心情极好,也当着朱标的面夸赞了胡翊几句:

“你姐夫倒是个人才。

单是这钱事革新和大蒜素两件事,他为咱大明做出的功绩,就值得封个世袭侯爵。”

朱标脸上露出喜色,立即应了一声。

他要尽快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姐姐和姐夫。

此事不止是令姐夫紧绷着神经,大姐这些日子,也是担心的很。

在这距离过年,仅剩两日的时候。

南京城街道上,已是张灯结彩,过年的气氛很浓烈了。

长公主府,也换上了新灯笼,将府邸内外打扫的光亮一新。

胡翊却还在忙着选址的事。

惠民医局的设计草图,最终模仿的是现代医院的格局,进行较为科学的科室分布。

地已经买下来了,只等这个年过去以后,就该正式动工。

除夕的前一天。

胡翊将今年东宫的收支账目,发生的所有较大事宜,进行了汇报。

朱标拿出一些收益出来,给东宫的属官们,一人发了个红包。

“殿下,这我就不要了吧。”

胡翊推辞着。

所有的红包里面,就属包给他的这个最大。

朱标立即就有些不悦了:

“姐夫这是不把我当亲人啊!

你这一年为东宫所做之事,我都看在眼里,姐夫就莫要推辞了。”

胡翊便收下红包,又与詹事府属官们讨论起东宫明年的规划。

太子的课程该变一变了,治国理政之策和史书精讲的篇幅,该增多一些。

品德方面的教育课,可以适当减少些。

太子庄的堆肥增产,已经可以提上日程,可以大量制作堆肥,用来批量增产了。

胡显将堆肥种植蔬菜的成果列出来,也做了汇总。

养分充足的情况下,蔬菜生长的更加繁密、壮实,结果速度也快了许多。

对于萝卜、青菜这些作物,成熟期大概会缩短5-10天,果实则会丰硕不少。

这已是巨大的进步。

看着这些成果,东宫学士王祎便开口提议道:

“大人,咱们是否该将堆肥之法,以简单直白的文字写成小册子,推广到民间去?”

翰林学士费震听到这消息,也是一喜,说道:

“若是推广到民间,堆肥的花费极低,却可以大大扩充产量,百姓们往后便能改善伙食,更容易度过荒年了。”

朱标的讲师之一,桂彦良便也出来谏议道:

“大人,咱们是否可将蒜素的制法,连带您所说的酒精消毒、处理疮伤之法,连带堆肥之法都收录进去?

最好是将这些都编写成歌诀,老百姓们大都不识字啊,编成了歌诀,朗朗上口,便容易记住,更加方便推广。”

他们开了这个头,胡翊更加觉得有理,又想到了一些简单的治病药方。

若是把这些东西都做成简易歌诀,将这些知识全部做成小册子,普及到民间去。

不仅种植作物的产量会提高,百姓们的平均寿命等,应该也会得到延长。

像常见的创伤药配方,止疼药,还有预防手足口病的卫生消毒问题,连带着普及细菌的概念。

胡翊领着大家,在除夕的前夜又加了加班,集合众人之力,就把这个小册子给编了出来。

最后由李希彦给这本书起了个名字——《济民救急杂书》。

这也算是大明洪武年间,提前制作出来的一本丐版赤脚医生手册了。

当然,说是手册还是夸大了些。

只是又往里面加了些科学种植和堆肥的内容,远远比不上真正的手册之一毛。

只等到后续推广下去,看看效果如何吧。

因为大明礼制的缘故,从没有公主到驸马府去过年的情况。

今年便还是在长公主府过年,把驸马府的所有家人们接过去。

除夕这一日,所有的大明官员们都要放假,终于可以什么事务都不用忙,好好的休息休息了。

胡令仪被两个哥哥轮流举高高,在院子里玩的不亦乐乎。

家中备了不少爆竹,本来,胡父想要到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