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八一看书 > 封侯拜相 > 第150章 触我逆鳞者,必死!

第150章 触我逆鳞者,必死!

“姐夫,一个小小太医院,竟能混进来这么多达官显贵。′三¨叶′屋? -追_蕞+欣′章?截_

原因已明。”

崔海将一沓厚厚的卷宗,推到胡翊的桌上,开口简述道:

“天下熙熙攘攘,说来只为一个‘利’字。

这医药一途可真是暴利啊!”

胡翊翻开卷宗,细看其中的调查结果。

医士堂有一人,名叫顾方,苏州府人氏。

此人二十岁出头,不学无术。

在医士堂讲课之时,多次出入暗娼烟花之地。

他的课业虽不怎么样,但在苏州府的家中。

近一年里,家宅从80亩扩充到了190亩。

顾家的生意,也从掌握苏州府半数药材生意,做到了如今,掌控长江漕运半数码头的药材市场。

凡南北流通的川贝、滇三七等名贵药材,几乎被他们垄断。

就连宫中所采购的这些药材,现在也是由他们在供应。

崔海做事,务求详尽。

就连宫中采购这两味药的清单,都抄录一份,夹在其中。

胡翊对比着看,发现宫中采购的这两味药材,价格甚至高出民间药市三成。

别人花一百块钱买到的东西,卖给你要一百三。

这么一搞,宫里采购还真就成了冤大头。

崔海适时的开口道:

“姐夫对于药材之事十分清楚。

药材的行市不固定,药价说变就变。

他们如此提价,卖给宫中的采购,反倒抓不住什么把柄。”

胡翊点着头,也觉得此事难抓证据,有些棘手:

“是啊,药价不固定,这就很难办。

归根结底,药价的浮动还是这些商人们搞的鬼,他们哄抬药市,才能把价格变动搞的如此离谱。”

因为正常来说,药价虽会因为产量、市场的影响,起伏不定。

但这个波动范围其实不高,应该是相对来说较为稳定的。

现在这药材波动范围极大,那就肯定是有人在干预市场。

顾家的济世坊药堂,在长江沿岸的各州府之中,开了三十多家分号。

压价从民间收药材。

然后囤积居奇,操控市场涨价,再卖给宫中采购,已经做成了一套完整产业链。

而这宫中负责采购之人,乃是一名姓仇的御医,此人正是顾方的师傅。

顾家有两子都在太医院,一个随母姓,在太医院做太医。

顾方则随父姓,兄弟二人都混在其中,朝廷难以察觉。

他们凭借御医和太医的名号背书,在民间掌控药材市场。

因此牟取暴利,若不细查,还真是不知。

胡翊继续翻阅案卷,便又发现了郭宁妃的外甥——郭天保一家的调查记录。

郭宁妃的大哥名叫郭德成,因为嗜酒之事,被朱元璋厌恶。

虽有功劳,却只作了个七品闲差。

唯一的儿子被送进太医院,做了医士。

因为郭宁妃的地位,这郭天保已经被戴原礼提拔为太医,正在准备晋升。

结果胡翊来了太医院,横插了一杠子,把此事打断了。

郭德成利用儿子太医院医士的身份,在民间做着炼丹生意。

他们搞出来的“延年丹”,吃不死人,成本极低。

却号称可以延年益寿,以儿子“太医院医士”的名头背书,卖给那些有钱的大户,收智商税割韭菜。

达定妃有两个侄子,达充刚进太医院。

她另一个侄子也是医士,今年年初回了江西,被太医院举荐,在南江府当仵作。

开了药堂,兼为衙门验尸。

他们还提供一种“完璧身”的服务。

就是给那些娼妓们开处子身证明,然后卖出天价过夜权。

相对来说,达定妃的两个侄子,是里面混的最差的。

当然了,这也是因为大明刚刚开国,她们暗中扶持家族子弟的事业才刚起步。

倘若再过几年,这雪球越滚越大,规模就极为惊人了!

理清楚这些利害关系,这件事越查越大。

背后牵扯出来的利益网,就要上报给皇帝,请朱元璋做处置了。

太医院那边,张景岳来报。

达充、郭天保几人前来,再次隐晦地提到二位娘娘,向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