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是肺痨这等大病,初时咳痰带血,病重时咳血不止,腹水鼓胀,娘娘绝不是肺痨。”
崔医士也是跟着附和道:
“是啊,您不必多虑,娘娘的身体绝到不了肺痨这等地步。”
太医们的诊断是气血两虚。
胡翊的诊断是肺痨。
这下子两派意见不一,甚至就连用药都相反。
肺络涩阻,太医们建议见涩即补。
胡翊的治法又完全相反,主张见涩当攻。
一个要用补药滋补,一个要下猛药祛风邪。
这下别说朱元璋这个皇帝。
就算是太子、皇后、沐英,他们谁听了都头疼。
纠结的地方就在于此。
这两个得病的人都是你的至亲。
那么,即便大明医术最高的那个人诊治过了,你也还是希望别的杏林高手能够再看看,给点意见。
一旦两方的诊治意见不一致时,也就不知道该听谁的了。
这下大家全都犯了难,朱元璋便抛给沐英一个眼色过去。
身为从小就跟在养父身边之人,沐英当即心领神会,跑到灵秀宫把胡翊这个姐夫请出来。
汪御医他们本来还在思考病情。
看到这位驸马爷来了,立即都是心中一颤。
一来是胡翊的杀魔名头,已经深入人心。
现在的江南地方上,大人们都呼喊胡翊的名字令小儿止啼。
威力就这么大。
再一个,汪御医他们上次就在胡翊面前丢了丑,被胡翊给他们上了一课。
技不如人,再次见了比你强的人,这就有些尴尬了。
可是,任你再如何尴尬。
见面的礼节总是要有的。
“见过驸马。”
五名太医一起过来躬身,胡翊也还了一礼,显得很谦和。
“陛下。”
白御医此刻就开口道:
“驸马爷既然来了,他的医术最令人放心,不如再请驸马爷为国母诊治一番,您看?”
朱元璋点着头,就开口对胡翊说道:
“本不想烦你休息,既然来了,就给你岳母看看吧。”
皇帝还就演上了。
胡翊一看,心说得了。
那我也陪你演着吧。
朱元璋对太医们的说辞,说的是胡翊一路辛苦,还没有诏他前来看病。
这哪儿能让皇帝说瞎话呢?
胡翊就又诊治了一遍,然后开口就说是肺痨。
一听说是“肺痨”,这下子五个太医都是满脸难以置信的神色。
娘娘这状况怎么可能是肺痨呢?
其实,这就在于古代人与现在人之间的差距了。
这是他们的认知不够造成的。
因为在古代,肺痨发病之时,已经是中晚期了。
这个时候的症状都不会轻,中医的望闻问切又是经验医学,诊治多半凭借的是经验。
他们自然而然的就会认为,肺痨的特征会很明显,很重。
轻度、早期的肺痨肺结核,更像是风寒,而不是肺痨。
这其实和癌症的道理也是一样的。
拿胃癌来举例,当病人开始吐血发作的时候,知道这是胃癌了。
但在那之前,早、中期的时候,往往会被判断为普通的胃病。
除非是借助仪器精确诊断。
他们不懂得肺结核早期的症状,胡翊一个二十一世纪的人穿越而来。
从小校园里就有各种宣传,科普这些病症的症状、治疗以及危害种种。
胡翊能判断出的,他们自然是判断不出的。
这也就是太医们觉得难以置信的原因所在了。
正因为难以置信,才要探究清楚,即便大家都知道驸马爷的医术高明。
甚至还在首席汪御医之上。
可若是问不明原因,显然大家也不会心悦诚服的。
胡翊的话,无异于往太医们面前抛了一颗炸雷,这五人当中崔医士最为好学。
立即便过来请教起来。
崔医士先是执弟子礼,来到胡翊面前拜了三拜,然后才开口道:
“学生与您说来有缘,见面已不止一次了。”
胡翊点着头,正阳门外、李贞家中,如今又是坤宁宫内。
确实打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