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
“我去给你们擀面条,今天吃肉丝面。
你们兄弟三个,慢慢合计我这个病吧。”
胡翊就叫朱标把就诊的记录拿出来,仔细翻看着医案。
这一次马皇后的病症,太医院一共用药七次,可谓是相当多了。
第一次是太医院院判张景岳断的症。
诊出风寒之症,用药不愈。
第二次就是崔医士来诊了,他是马皇后较为信任的人。
下判也是风寒,用药又不愈。
第三次派了汪御医过来,算是太医院里医术和辈分都最高的人了。
汪御医断出风寒症,外加‘秋燥伤肺兼营血不足’。
就是缺精少血,伤及了根骨。
然后开始治风寒,外加补血、解表、润肺。
直到后面看到第七次,马皇后和朱标的病症才勉强痊愈了。
但也没有完全的好利索。
实际上这病在胡翊看来,他们完全治错了方向。
真不是风寒,反而像是——“肺痨”。
就是现代的肺结核病。
润肺是对的,其他的用药完全都不沾边。
可是他现在也不敢完全下判。
如果马皇后跟朱标真的是结核病的话,胡翊纵然医术再高超,他也是无解的。
别说在明代无解了。
就算往后倒五百年,鲁迅、肖邦这些人都死于结核。
这病又被称为“白色瘟疫”,直到二十世纪中期才能够根治。
现在距离二十世纪中期,还有六百年。
就目前的科技水平,胡翊唯一能想到的解法就是青霉素。
可是要在明朝搞出青霉素,这和原始人手搓火箭的难度差不多大,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想起《明史》中记载马皇后晚年消瘦憔悴,咳血不止的现象,胡翊更加确信是肺结核。
她最后面临死神之际,怕传染给别人,都不让外人进出房间。
再联想到朱标正值壮年,老朱家又有的是长寿基因,却去了一趟长安,回来就暴毙而亡了。
这事儿也充满了蹊跷。
此事的干系有些过大了!
胡翊心知,这两人对于朱元璋都异常的重要。
尤其是马皇后,死于洪武十五年,自己若不能保住她的命,晚年的杀神朱元璋附体都是小事。
失去马皇后的庇护,胡家跟着陪葬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
一想到此处,胡翊必须要百分之百确诊病因,再想治愈的法子。
他当即想到要制作一个听诊器。
必须听诊马皇后和朱标的肺部,才能最后确定病根。
像现代这样精密的听诊器,胡翊无论如何都是做不出的。
但听诊器的核心,其实就是个放大肺部呼吸声音的仪器,跟声音放大器的原理差不多。
士兵们守城时,习惯将陶瓮埋于地下,外面蒙上一层牛皮密封。
这样把耳朵贴在牛皮上,就能听到地下细微处的动静,防止有人挖地道破城。
同样的道理,如果用竹筒做成类似的共鸣箱体呢?
找一节竹筒,将开口的一侧用丝绸包裹住,使用鱼胶粘连,再用一层蜂蜡密封。
这边就相当于是陶瓮的鼓皮。
另一端只需要钻一个小眼,把耳朵贴过去,是否能够听到肺部的声音呢?
胡翊想试一试。
他立即画了一份草图,跑到工部去找蔡信,请他找工匠照图制作。
对于这位驸马爷的奇思妙想,蔡信早已是屡见不鲜了。
破扩廓用的声阵,宝钞用纸、宝钞防伪的手段,都被他用奇思妙想成功构造出来。
所以对于胡翊要用到的东西,蔡信立即便想办法去做。
等到中午时分,朱元璋回来吃饭,问胡翊道:
“标儿和你岳母的病如何了?不严重吧?”
胡翊一时间不好开口。
朱元璋本来挺轻松的面容,被他这一沉默,直接给干崩了!
“难道病情很棘手吗?”
这位大明洪武皇帝立即放下碗筷,这一刻他有些慌了。
一个是陪伴自己多年,同甘共苦的原配妻子。
一个是承继着未来的大明储君!
这两人中的任何一个有事,都是他无法接受的。
“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