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八一看书 > 封侯拜相 > 第105章 李善长找死,换相的种子已种下

第105章 李善长找死,换相的种子已种下

任用叔父做丞相?

胡翊自然知道,这是今日朝堂上李善长惹怒了丈人,现在他不满,才要琢磨换相。

可是叔父怎能做丞相呢?

史书上的下场,别人不知道,胡翊能不知道吗?

连累整个胡家被诛九族,皆因为叔父到了丞相位上,专权跋扈、欺君罔上,最后还谋逆要造反。

朱元璋这一问,胡翊立即应了激,张口就要回复。

可他突然一想,这里面的事只怕不简单,决定丞相大位归属者,乃是皇帝。

即便要议此事,也该是找朝堂上的重臣们商议,而不是来找他。

胡翊的身份,自始至终都只是太子东宫的属官,本身是无权参与朝事的,即便想要建言进策,也须先征得太子的同意,再以东宫的名义奏事。

想到此处,胡翊避开了这个坑,他没有正面回答朱元璋的问题,而是角度清奇的答对道:

“朝堂上的大事,自有岳丈做主,小婿岂可干政,只是叔父若真要为相,小婿要跟丈人请辞一番。”

朱元璋不解地看着他,问道,“你请辞什么?”

胡翊就答道,“叔父若在朝堂为相,我又掌着东宫,那么胡家一门立于朝堂上,权势就忒大了些,我既怕家族中有人因此而膨胀,又恐流言蜚语缠身,更怕权势过大,引来朝臣依附,最后化作朋党,难免有灭族取死之道。”

朱元璋听着胡翊的话,一开始还觉得有几分道理,结果后头咋就扯到灭族取死上去了?

这是怎么拐过去的?

这个女婿还真是怕死啊!自己就开了个话头,他能一下想出这么多来。

朱元璋被他逗乐了,拿眼睛瞄着他,没好气的道:

“咱在你心里就是这个样子?你自己说说,打从跟静端成亲以来,咱亏待过你吗?”

“净想些有的没的,你扯这些干啥?”

朱元璋一面抒发着自己的不满,脸上却始终带着笑意,很显然,他嘴上不承认,心里其实是认可胡翊这话的。

李贞也是抚着须在笑,最近一年的时间里,胡翊是他看着成长起来的。

都说少年义气,敢作敢为。

这话听起来有一股血性在里面,可也要知道何事可为,何事不可为,这才是聪明人。

胡翊很显然就是这样一个聪明人。

他便也开口帮腔道,“重八,这孩子心里实诚,他的话也有几分道理。”

朱元璋点着头,这会儿也说起了心里话:

“李善长这个人,近来愈发的跋扈,做起事来已敢与咱叫板了,此人能力是有的,就该敲打一番了再用。”

朱元璋也不得不感慨起来道:

“李相为人有待商榷,能力却是有的,满朝文武中,有李相才干者,杨宪得其九分,胡惟庸得其八分,目前来看再用用吧。”

胡翊总算松了一口气。

东宫之中。

昨日去吏部提调了费震,他今日一早就来拜见了。

胡翊打量着站在堂前的年轻人,费震和他年纪相仿,穿着一身打了补丁的官服,衣服虽然破,穿在身上却极其平整,人虽然穷,站在堂下也并无畏惧之色。

看着此人,胡翊便开口问道:

“你是哪里人?都有什么才学?”

费震开口道,“属下出自江西寒门,自学了《管子》、《盐铁论》等作,至于怀才多少,要看大人您派我做些什么,要先做事,才能后展现出才学。”

胡翊觉得这话说的很有意思,又问费震道:

“因何得罪的李相?”

费震此时叹了口气道:

“李相前几日招我等编书,他们说笑时提到,要启奏陛下令功臣们的子孙也能田赋优免,臣一时恼怒,就当面顶撞了几句。”

胡翊心说,这哥们儿有几分胆量啊,一个翰林学士上来就敢顶撞当朝丞相,而且他连个后台都没有。

胡翊饶有兴趣的又问道:

“你是如何顶撞李相的?”

费震提起此事,身上的汹汹气势也逐渐散发开来,一本正经的禀告道:

“臣当面与他们说道,承天子隆恩,当思报效家国社稷,勋臣子孙食禄即可,岂能与民争利?”

胡翊点着头,心说这话顶撞的就狠了。

你个当丞相的,受了皇帝家的厚恩,不想着报效国家,竟然与民争利?

这也算是当着李善长的面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