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出这句话,朱元璋自己也很清楚,那色目人都饿得快死了。
但凡有几粒种子,早也进了肚子,咋可能会剩下?
可他心里急啊!
亩产六七千斤的作物,三个月就能收获一茬,一年能种3-4茬。
这些特性已经很稀奇了,最令他动容的是,这玩意儿在北方严寒地区都能种。
这可就是大宝贝了!
北方产粮本来就低,遭了灾荒,往往是南粮北运去救灾,成本高不说,运粮赈灾也耽误时间。
真要是把甜菜种到北方去,就能大大缓解饥荒。
能救下来人命,这是比啥都重要的事,做皇帝以来的朱元璋,看着每日各地送来的灾报。
“饿死饥民数千”、“饿死饥民过万”的奏书,记载此事仅用几个字便写完了,可这几个字背后是多少生灵涂炭?
是多少家破人亡啊?
正因为他急,心里明知道没啥希望,嘴却快的已经先问出了这句话。
胡翊果然是摇起脑袋来了。
看到女婿摇头,朱元璋眼中流露出一丝失望,又问道:
“甜菜也产在那个色目人的家乡吗?那个距着咱大明两万里海路的地方?”
“是的,岳丈。”
胡翊继而解释起甜菜的作用,说道,“这东西产量高,可喂猪、喂牛,也可以制糖,若是在北方大范围栽种,以后北方也可以产糖,就不用从南方取甘蔗制糖后再运到北方去了。”
朱元璋点着头,“是啊,关键是这东西拿来救灾,可解饥荒啊。”
胡翊又循循善诱起来,进一步抛出了红薯的话题。
“甜菜只可救急,做主食就次了些,色目人倒是提及一物名为红薯,亩产可达2000斤以上,即便最寻常贫瘠的沙地,都可以栽种。”
“此物入口脆甜,生吃可饱腹,蒸熟吃极为软糯,又可以晾晒成红薯干保存,则随时都可以拿来进食,大明要是引入此物栽种,百姓们以后要渡过饥年、灾年就容易得多了。”
朱元璋心里暗暗记下此物,听了女婿的这番话,就连马皇后都被说动了。
她本就有一颗仁慈之心,也开口问道:
“翊儿,红薯也在两万里之外吗?”
胡翊心中盘算着,土豆和红薯都是明朝末期从南美洲传入的。
这两样东西走向世界,主要是因为明朝中晚期开启的世界大航海,要从大明到达南美,怕是距离更远吧?
他就多估了些距离,说道:
“岳母,怕是单程都不止两万里了,往返一趟只恐五万里海路都收不住。”
听了胡翊的话,朱元璋和朱标都皱起眉头,一时间沉默了。
胡翊这些话的目的,他们已经陆续听出来了,就是在怂恿着大明开海禁。
可他提到的那些技术,还有甜菜和红薯,实在是太诱人了。
朱元璋心里很清楚,这东西要是真的,足以改变大明的未来,使之更加强盛。
甚至能够支撑着开辟出一个崭新的大明盛世出来!
真要是做到了这件事,李世民开创的“贞观盛世”在自己面前也得趴着。
不仅如此。
把这事做成了,他朱元璋怕是要做成超越历代皇帝的古往今来之圣君!
怕是要做成万古一帝,也未可知。
胡翊的话对于这位洪武皇帝来说,实在是太具有诱惑力了。
论军事水平,历代皇帝之中他能排进前二。
再论功绩,收回幽云十六州,重续汉人正统,更是能排进历史前三。
真要是能够开创一个亘古未有的全新盛世的话……
朱元璋微眯起了双眼,那颗做了帝王之后已经日趋淡定下来的心脏,一瞬间好像又开始震颤起来,重新恢复了往昔的雄心壮志。
一股前所未有的冲动,开始左右起他的情绪。
胡翊就坐在一旁看着丈人,朱元璋是个情绪很容易写在脸上的人,从他现在所表现出来的激动,胡翊就知道这事情要成了。
他立即又提及了高产的土豆,再度引发震撼。
然后拿来一张宣纸,用自己仅剩的素描功底和模糊记忆,开始为老丈人画起了一张世界地图。
朱标、马皇后他们就看着那张宣纸,见胡翊在纸上画了许多轮廓出来,隐约是一幅地图。
朱元璋则是一眼看出了“鸡肚子”那一块,指着那块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