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谦的很,老是说些丧气话。
朱元璋就不乐意的改口道,“又不是赐给你的,这是给静端的陪嫁,既然你觉得不配住,来年北伐你再跟着出去建功,等你配得上了再回来住。”
马皇后知道这说的是气话,笑吟吟地道:
“我初时进了皇宫,也觉得那地方空荡的吓人,后来住惯了就好了,你们要是嫌院子太大,趁早给我们生几个外孙,府里不就热闹了?”
瞧瞧,瞧瞧?
这婚还未成呢,丈母娘先催起生来了。
但朱元璋却说道,“真要有了外孙,他们教养着咱不放心,统统送进宫里去,咱家的大本堂不就是派这用场的吗?”
朱标就点头道,“爹说的对,姐夫的孩子将来可以和景隆他们一起上课。”
和大明初代战神一起上课,胡翊心里嫌弃的撇了撇嘴。
这时候朱元璋也接话道:
“就该都去上学堂,那么多名师在大本堂授课,咱还准备进一步把功臣家的子嗣都送进去,天德家的、伯仁家的、邓友德家里的…把咱的老兄弟们家中子嗣都送来,也都好好教。”
帝后今日都到公主府来看看,因为按照大明的规矩,公主出嫁当日皇帝和皇后是不出宫的,只负责将公主交到驸马手里。
看了一圈府邸,朱元璋兴许也觉得冷清了,又说道:
“配6名女官、宫女12人,再配宦官8人、杂役20人,两队甲士护府。”
说到此处,朱元璋虽然嘴上嫌胡翊自谦,心里确是很喜爱的,又说道:
“驸马仪仗比亲王的低一等,按照郡王的规格准备,再赐书童、家丁、随从、赞礼官,驸马仪仗所过处百官不可与之并行。”
如果按照李善长制定的礼仪,公主府随从不可过50人。
可是这一小会儿,朱元璋给长公主府已经配备了近七十人了。
胡翊心疼啊!
看似是破格御赐,可是最后这些人的开销,都是公主府来负担的。
公主府岁禄2000石,老丈杆子这又是典型的管赐不管养,一个公主府养七十几号人,一年下来的开销也就做不得别的什么了。
这事得后面跟朱静端聊聊。
朱元璋赐完了,宅子也看过了,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回宫。
胡翊郁闷的骑着马在街上游荡着,本来是心不在焉的,忽然听到耳边一个熟悉的声音,在朝着自己见礼:
“见过胡驸马。”
胡翊目光扫过,原来是个熟人——兰以权。
只不过曾经的应天府尹,现在的南京知府已经被撸掉官职,送到广西去了。
兰以权今日一身布衣,牵着一头驴,后面绑着几箱书,这是准备和胡翊告别了。
“兰大人只带着几摞书,这就要离京了吗?”
胡翊本来端坐在马上,从上往下俯视着兰以权,颇有一点安坐马上看着仇人哭的姿态。
可是他想起了朱标给他打的样儿,立即便从马上下来,和兰以权站在同一条平行线上。
兰以权苦笑道,“正要到象州去赴任,碰巧见到驸马爷在街上缓行,我那拙荆和幼子都在老家种地,此去象州任上,就只我一人而已。”
胡翊看这人还挺清贫,便说了一声一路保重。
兰以权叹了口气,望着胡翊则是欲言又止,最后犹豫着只得说道:
“京城乃是个是非之地,下官这次领教了,驸马爷保重。”
胡翊却摆手道,“我与长公主殿下还未礼成,现在叫驸马有些逾矩了。”
说罢,扫了一眼兰以权,胡翊又道:
“兰大人要到象州去,胡某无事,送你一程。”
一路上,胡翊和兰以权聊起天来,问的都是象州的风土人情。
兰以权其实也不知道那个偏僻的去处,只是要调去那里做个父母官,看过几本卷宗,总比胡翊知道的多些,这一路上就闲聊起来,其中提到象州潮湿,储粮极易霉变和虫蛀的情况。
临走时,胡翊便说道:
“我听兰大人提起象州潮湿,容易霉米的事,又说他们那里盖起高脚竹屋用来存储粮食,却依旧经不起风雨,我倒有个三层竹篾法说与大人听听。”
兰以权大概没想到胡翊跟他闲聊一路,居然最后要跟他建策。
胡翊的三层竹篾法其实很简单,第一层竹篾外面衬蜡纸防潮,然后第二层竹篾里面放入干草,再用蜡纸隔开,最后第三层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