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八一看书 > 综武:剑出华山 > 第70章 扬帆起航

第70章 扬帆起航

进船舱里像沙丁鱼罐头里的鱼一样堆得密密麻麻。

额定为500人左右的船通常要装满1000个黑奴才肯罢休,有些仅能容纳300人的船只竟然硬生生被塞进去750个黑奴。

黑奴们被塞在船舱中头顶着脚脚顶着头,一层一层一排一排拥挤不堪,许多人根本喘不过气来更别说蹲下和转身了。

起初,奴隶贩子按照非洲启程时的黑奴装载量付给船主运费,于是远洋途中大量黑奴死亡也没有引起船主们的丝毫怜悯。

遭受到损失的奴隶贩子就开始想办法控制运输密度,要求船主提高存活率,但是尝试了很多方法都被那些船主们应付过去了,最后都是收效甚微。

后来奴隶贩子们就安排人员随船监督,但是那些监督人员也很轻易的就被船主们给收买了,甚至即使安排两个或者多个监督人员也依然不管用。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尽管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运输途中黑奴大量死亡的历史性难题一直都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最后,奴隶贩子们忽然就开窍了,他们只是小小的改变了一下过去的一个流程,就分文不花毫不费力的解决了问题。

这个改变说起来也异常简单——仅仅只是改变了结算的方式:

以前一直都是按照上船的人数付费给船主,而现在改为按照到达目的地之后仍健康存活的黑奴数量来支付运费。

于是,船主们为了赚到更多的钱也不得不改善卫生环境,并且配备随船医生,大大提高了黑奴的存活率。

整个事件之中的核心因素就是两个字:利益。

利益就仿佛是一把双刃剑,用的不好就会害死很多人,用的好了又可以挽救很多人。

而施宗义想到的方案也就是以适当的利益比较精准的吸引到整个明国各地的孤儿甚至是灾民自动自发的来到希望之城。

目前施宗义的玻璃工厂和水泥工厂的做工人员已经基本上达到满额了,因为整个希望之城的总人数已经达到了八千多。

所以施宗义就随之做出了一个改变:

锦衣卫那边暂时叫停了人员的输送,而后续如果还有人员自己跑来希望之城的话,施宗义也会继续接纳,但是待遇就已经改变了。

施宗义会给他们安排一个新的活计:修路。

要想富先修路,道路的畅通对于一个地方顺利发展的重要性是不用多说的。

而施宗义这一次对于所有的修路工人开出来的工钱却是一反常态的非常非常低廉:仅仅只是一两银子一个月。

要知道当初老蔡头一个老人家仅仅只是当一个看门大爷,一个月的工钱都有一两银子。

而修路其实是一个非常劳累的工作,现在施宗义这里修路工作一个月竟然也才只有一两银子。

这种工钱水平即使是放在整个明国也可以说是属于最低层次的工钱水平了。

而施宗义之所以开出这样低廉的工钱,就是因为这个水平的工钱可以帮他自动的筛选出来合适的人员。

凡是那些没有困难到一定程度的人都不会大老远的跑来做这份辛苦的修路工作,而一些好逸恶劳的人即使再困难也同样不会愿意来修路。

反而是那种生活真正困难但又愿意踏实干活的人,以及原本已经找不到什么活路的孤儿们,刚刚好会需要这份工作来维持基本的生存。

为了让这些人能够平安顺利的达到希望之城,施宗义特意在佣兵公会发布一个任务:

在穷苦人家或者孤儿们来希望之城的路上,凡是提供了一些帮助的人都可以得到一定的酬劳。

这个酬劳必须先在被帮助的人那里得到了证实之后才会酌情支付,尽量做到公平合理。

而那些穷苦人家或者孤儿们如果真心想要在希望之城生活下去,一般也就不会配合起来作假。

实际上施宗义对于所有修路人员的待遇,也只是表面上看起来开出的工钱非常低。

但是在暗地里的福利和后续安排方面却会做出相应的补偿,而且在伙食等等生活待遇方面也会安排的更周到。

并且施宗义如果修路的话就是修的水泥路面了,具体的施工操作也不用搬石头之类的,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辛苦。

施宗义预备一步到位修成六米宽度的标准双车道郡县级水泥道路,领先目前的全世界。

重大的利益可以考验人或者诱惑人,低微的利益却可以自动淘汰人和筛选人。

施宗义的这个计划,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