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八一看书 > 重启人生 > 第110章 0107【创业很辛苦啊】

第110章 0107【创业很辛苦啊】

上的课是《逻辑学导论》,授课老师为北大数学系毕业的刘教授。

幸好只是导论课,初高中数学知识就够用了,否则陈贵良学起来还真困难。

来到教室,时间还早,座位只被占了一半。

“陈总,亲自来上课啊?”

陈贵良刚在教室坐下,就有个哲学系的新生跟他开玩笑。

“再不来怕是要挂科了,”陈贵良叹息道,“上节课我就没听,抱着书自学的时候,那些符号看得我眼晕。”

又有学生问:“陈总,校内网什么时候开通邀请好友功能?”

“你昨晚注册账号了?”陈贵良问。

那学生笑道:“陈总热情相邀,我肯定得捧场啊。你那校内网的功能,比校友录牛逼多了,开放注册以后肯定能火。”

“借你吉言,有空一起去南门外腐败。”陈贵良其实已经忘了这人叫啥。

交友太多,他记不住。

又有几个学生,把书放桌上占座,专门跑过来跟陈贵良聊天。

一些问三国杀,一些问校内网,也有讨论诗词创作的。

这幅场景,看得那些不知情的学生一头雾水。

“那个男生是谁啊?很受欢迎的样子。”

“不认识。”

“我知道。他叫陈贵良,元培班的大一新生。这小子刚开学就做生意,一口气创办两家公司。”

“真的假的?”

“骗你干什么?”

“公子哥吧?家里肯定很有钱。”

“人家农村来的,骑着破自行车到处推广三国杀。听说他开公司的钱,是自己写文章赚的稿费。”

“那也太牛逼了!”“……”

陈贵良的名气,正在一点一点壮大。

当然,也有人不屑,提起他就嗤之以鼻。

认认真真听完一节课,陈贵良又骑着车赶路。

大忙人。

很累!

一间小型录音棚外,记者赖丹丹已经等了十多分钟。

“你怎么才来啊?”赖丹丹埋怨道。

陈贵良连忙解释:“刚下课就赶来了。”

赖丹丹说:“你可真够忙的。”

北大的艺术学系就有小型录音棚,配音也可以找音乐学专业的学生客串。

主要是价钱便宜,一顿烧烤就解决。

在这里录音一小时,只需要80块钱。如果找中关村周边的中科录音棚、红灯笼录音室,一小时收费三五百。

其实,北大的广播台和电视台也能录,而且还是免费的,但录音效果太差。手续也比较麻烦,还得向校团委或者宣传部申请。

赖丹丹带着陈贵良进去:“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音乐学专业的孔羽珂,这位是……”

“孔师兄好,麻烦你了。”

“汪师姐好……”

全是业余的。

他们主修音乐学史、音乐理论、音乐创作……甚至还有课程叫《音乐心理学》。

让他们分析或创作音乐挺在行,配音效果估计还不如边关月。

但能用就行,主打一个便宜。

以后有钱了,重新给三国杀配音,把边关月喊来配甄姬。

“父亲,大革,粽谋愧矣!”孔师兄开始配孙权。

录完一遍,陈贵良说道:“孔师兄,孙权不是东北人。麻烦注意一下口音,别把方言整出来了。”

孔师兄纳闷儿道:“卧也妹说东北话啊。”

“行吧,继续录,师兄你收着点。”陈贵良都想自己上场了。

草台班子,万事都可以将就。

赖丹丹站在旁边偷笑,这些师兄师姐,全是她帮忙介绍的。

孔师兄平时唱歌很专业,咋配起音来就一股大碴子味儿?

不过东北口音的孙权,确实很有趣。

赖丹丹已经把陈贵良的采访文章,发给校报编辑了,暂时还未刊登出来。

一般学生是懒得看校报的,有那时间还不如去BBS浏览帖子。

但大概10%—15%的学生会看,主要是学生会和社团干部,以及其他需要获取校方信息的人。

偶尔一两期的阅读量会大增,因为校报上有学者专栏,定期采访那些知名教授。比如季先生、厉先生等等。

“你们录吧,我还有采访任务。”赖丹丹看了一阵就走人。

“师姐慢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