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朝堂上如今对兵权之事……”朱元璋欲言又止。
朱棣赶忙说道:“父皇,如今边境危急,大明百姓安危系于一线。儿臣愿不计个人得失,带兵出征,保卫大明。待击退外敌,儿臣任凭父皇处置。”
朱元璋看着朱棣,心中颇为感动:“好,朕准你带兵出征。你务必小心行事,早日凯旋。”
朱棣领命后,迅速准备出征事宜。而朝堂上,大臣们得知朱棣将带兵前往边境,再次引发了一番争论。
“陛下,朱棣王爷此时带兵前往边境,万一他拥兵自重,该如何是好?”一位大臣担忧地说道。
“哼,如今边境危急,若不派朱棣去,谁能有把握击退外敌?难道要眼睁睁看着大明百姓受苦?”另一位大臣反驳道。
大臣们各执一词,争论不下。朱元璋心中也十分纠结,但此时边境战事紧急,也只能寄希望于朱棣的忠心。
在后宫,李萱得知朱棣要前往边境的消息,心中十分担忧。“孙贵妃,王爷此次前往边境,不知安危如何。本宫实在放心不下。”李萱焦急地说道。
孙贵妃安慰道:“娘娘,王爷英勇善战,定能平安归来。您也别太担心了,要保重自己的身体。”
李萱微微点头:“希望如此吧。只是如今朝堂局势复杂,王爷在前方征战,还要担心后方的事情,本宫得想办法稳住后宫和朝堂的局势,让王爷无后顾之忧。”
李萱深知,自己此时在后宫和朝堂的一举一动都至关重要。她一方面要安抚好后宫嫔妃,防止有人趁机捣乱;另一方面,也要想办法在朝堂上为朱棣说话,消除一些大臣对他的猜忌。
不知朱棣在边境能否顺利击退北方游牧民族,李萱又能否成功稳住后宫和朝堂的局势,而朝堂上围绕朱棣兵权的争论又会如何发展,大明王朝在这暗流涌动边境急、后宫朝堂两难全的时刻,局势愈发严峻,各方势力都在为了自己的利益和大明的安危而努力,一场更加惊心动魄的战斗似乎即将打响。
朱棣率领大军日夜兼程,很快抵达边境。他看着边境紧张的局势,心中明白此次任务艰巨。
“将军,敌军在前方扎营,人数众多,且据探子回报,他们准备充足,似乎谋划己久。”副将向朱棣汇报。
朱棣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敌军来势汹汹,但我们也不能退缩。传令下去,全军原地休整,养精蓄锐。同时,派人密切监视敌军动向,一有风吹草动,立刻汇报。”
夜晚,朱棣独自一人在营帐中,想着朝堂上的纷争和李萱的担忧,心中五味杂陈。“此次出征,不仅要击退敌军,还要让朝堂众人看到我的忠心,不能让母后为我担心。”朱棣暗自下定决心。
而在后宫,李萱开始行动起来。她先是召集了支持自己的孙贵妃和李淑妃,商议对策。
“两位妹妹,如今王爷在边境征战,朝堂上对他的猜忌未消,我们必须想办法帮他。”李萱说道。
孙贵妃点头:“娘娘,我们可以在后宫发起为王爷祈福的活动,让后宫众人都参与进来,一来表达对王爷的支持,二来也能稳定后宫人心。”
李淑妃也说道:“娘娘,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联络一些朝堂上支持王爷的大臣,让他们在朝堂上为王爷说话,消除那些无端的猜忌。”
李萱微微点头:“两位妹妹说得有理。就按你们说的办。孙贵妃,你负责组织祈福活动;李淑妃,你去联络大臣。务必小心行事,不要让人抓住把柄。”
两人领命而去。李萱又想到朱元璋,心中思索着:“或许本宫可以找个机会,面见陛下,向他表明王爷的忠心,让陛下放心。”
与此同时,朝堂上,一些支持朱棣的大臣开始为他说话。
“陛下,如今朱棣王爷在边境为大明浴血奋战,我们不应再无端猜忌他。应全力支持他,让他无后顾之忧。”一位大臣说道。
然而,仍有一些大臣对此表示反对:“陛下,朱棣王爷势力渐大,不得不防。即便他在边境立功,也不能忽视他对皇权的潜在威胁。”
朱元璋听着大臣们的争论,心中愈发纠结。他深知朱棣的能力和忠心,但也担心他的势力过大,威胁到太子的地位和大明的稳定。
不知朱棣在边境能否成功击退北方游牧民族,李萱等人在后宫和朝堂的谋划能否起到作用,而朱元璋又会如何在支持朱棣和制衡其势力之间做出抉择,大明王朝在这边境战火燃、后宫朝堂谋破局的关键时刻,局势愈发复杂,各方势力都在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努力,一场关乎大明命运的较量似乎即将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