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是诸葛孔明?!
徐庶震惊,半月前他便听说,乡里来了个天才少年——仅仅三天时间,十里八乡所有的疑难问题,便通通被解决了。
年不及弱冠,己因为这些‘壮举’,被乡里人吹成了神仙。
徐庶心中腾起一股不服气。
待孔明将送完了点心,便等在门口,拉住他的手臂道:
“等等,都说你厉害,我这也有个难题要问你。”
“元首兄但问无妨。”
徐庶语塞。
他还没说自己是谁,这小子就知道了。
确实有些本领。
“我问你,奸臣窃国,诸侯割据——我们整日在这死读书,对江山社稷有何益处?”
“无甚益处。”
徐庶一愣,看向诸葛亮,见他目光真挚,不似在开玩笑,又道:
“既然无甚益处,司马先生为何不教我们真正的治国兴邦之术?而要教这些没用的经史子集?”
“元首兄,孔明还要回家吃饭。我观元首兄也不想在此听讲——不如边走边说?”
诸葛亮做了个请的手势,当先一步走出了水镜府门。
徐庶这才意识到自己拉着他在这问问题,己有不少学生围过来瞧了。
“治国兴邦。说起来广博,无非就是基建、军工、教育、政治和医疗。这五样搞好,其他的事便不足为虑。”
徐庶头一次听到这样的理论,一时惊呆了,竟没回话。
诸葛亮侧头看他,见他还在认真听,才继续道:
“你觉得经史子集没用,是因为那些都是前人总结的理论,不是方法。
理论,是用来管理和规劝人的,方法,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
“你说什么?”
徐庶忽然有种听得懂每一个字,但是连在一起——什么也不明白的恐惧感。
“就是,方法。元首兄若不急,一起吃个便饭?”
说话间,黄承彦的家己经到了,月英见诸葛亮回来跑上来道:
“怎么去了这么久?啊?有客人?你是——”
“徐庶,徐元首。”
徐庶莫名其妙被孔明拉着吃了顿午饭,跟着他进了书房。
孔明随手拿过一本书递给他道:
“我换个说法,道与术的分别,元首兄可明了?你手中这本‘机关术’便是术。
道告诉你民以食为天,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若是让老百姓吃不上饭,便会造反。
术告诉你,如何制造机器,在一定的时间里耕更多地。
怎么不费力人工将水从井里打上来。你觉得道没用,是因为道大部分时候轮不到老百姓来用。
道是用来管理百姓的,唯有术才能解决日常问题。”
徐庶震惊,伸手拿过一本地上的书,上面写着《黄帝内经》,又随手一翻,还有《氾胜之书》、《伤寒杂病论》等。
偌大个书房,什么书也有,就是没有平日里他在水镜处读的那些国学。
“元首兄,多读些能实操的书,疑惑就没那么多了。”
孔明说完,既没有赶人送客,也没再过多解释。
起身拿起一本《伏羲八卦演》,上了木梯,往阁楼里看书去了。
“我最后一次见孔明,是来这里找母亲之前。
我嘱他出仕皇叔,他只是在那笑——我问他若然出仕,会否尽力。
他说,不过是多个机会验证所学。但我却知道,‘卧龙’其人,不飞则己,一飞冲天。”
“他比你如何?”
曹操听了徐庶的故事,后脊梁忽然生出一股寒意来。
“徐庶比之孔明,如萤火之于皓月。”
曹操挥挥手,示意徐庶可以走了。
回过神才发现,自己指尖都开始发凉。
上一个说道无用,而术有用的人——是奉孝。
(T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