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意外的发现
望着黑水仙手里的东西,我眼睛不自觉瞪大了。2?萝!|?拉;小?说/2| ?1最:新?<)章>+节&*更=新?e快??
一个烟盒。
准确说是一个被攥瘪、且被露水打湿的烟盒,软包装,中间白色,两侧淡绿。
“这……”
只一眼我就认出来了,但我希望自己认错,就赶忙拿过来抻开。
率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副边框虚化的图片,图片中有两只展翅跃起的丹顶鹤,而在图片上方,还印着两个鲜红的大字和八个小字。
没认错,鹤城!
不是东北的或者岁数小的小伙伴肯定没听过,这种烟是东北的地方烟,一般只在齐齐哈尔、白城这些地方流行,而且只流行了大概六七年就停产了。
我对这烟熟悉,是因为年初去承德的时候,火车路过四平时长海叔买过一条。
烟盒表面并没有多少泥土,将开口凑到鼻子底下,还能闻见很浓的烟草味,很明显扔掉的时间不长。
我瞬间警觉。
在温都的时候我去过烟酒店,咱们的烟就只有华子、红塔还有红 梅这三种,另外烟这方面蒙古人口味偏重,也不是很喜欢咱们的烟。
这就说明,最近这一两天里除了我们,还有其他人来过这里。
而且,极大概率是国内的人!
国内的人,还来这么偏僻的地方,除了找庙我想不出还有什么其他原因。±零)·点<\|看-?书* &?;已??发?*布2最-3\新$$章&|节¤°
把头说过,288口岸也许只是蒋明远抛出的幌子,而中蒙边界一共有十三个口岸,其中每一个都有可能,如果对方是在兴安盟、呼伦贝尔那边的口岸,自然也就能买到这种烟了。
声西击东……
我靠!这很有可能啊!
我顿时一惊,呼吸不受控制的急促起来。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先前我就担心,把头也许不是实时获悉蒋明远他们的动向,本来还觉得可能性不大,可现在……
攥紧手中的烟盒,我立即问:“你捡的?”
“呵!还跟我装呢?你敢说这……”
“别特么扯没用的!快说!”我激动的一把抓住她的肩膀。
黑水仙被吓了一跳,缓了缓神才道:“这、这难道不是你搞的鬼?”
“艹!我特么要有这本事,我还至于让你们……”
“喂喂!!”
忽然,林文俊挥手大喊:“兄弟兄弟,快过来,我们挖到东西了!”
这吊毛运气属实不错,他不会打竖井,是和那个保镖直接刨的大坑,刚三米多深就碰见了骨头,有人骨也有马骨,而后他从一堆骨头中翻出来不少玩意儿。
例如花钿、铜镜、香料盒、弓饰、十几个水滴形枸杞大小的宝石佩饰,还有个满是黑锈的银质器物以及一个的鎏金铜壶。ˉ?E:=-Z?D?小??说[网;? {更&新?ˉ?最)快μ
林文俊是懂古董的,知道这些小件不值钱,直接指着那个铜壶问我这东西怎么样。
铜壶造型很别致,敞口,高腰,鼓腹,底部呈喇叭形,单侧有把手。
我扫了一眼,摇头说不怎么样,普通铜壶,装水洗手用的,有盖子值钱,没盖不值钱。
完后我俯下身,提留起那个银质物件道:“这个,这个还有点意思。”
说着,我将那个东西摆正让他看。
换了个角度,林文俊瞬间认出来是鞍骨,也就是马鞍的骨架。
我解释道:“如果是完整的,表面会覆盖皮革,这些宝石佩饰大概率也是系在上头的,这东西属于货真价值的贵族用品,而且回纥的银马鞍至今没有实物,所以值不值钱的先放一边,清理清理修复一下,收藏价值绝对不会差。”
听我这么说,他赶忙接过去仔细欣赏。
我则蹲到那堆小件旁边,将那枚铜镜抽出来观察。
很普通的素面铜镜,而且有残,并不值什么钱,但我依旧看的仔细。
因为我根本不是在看铜镜,我看的是铜壶!
牛啊!
当时我心里大呼:周伶诚不欺我,新人确实手气壮!
严格来讲,这件东西不能叫壶,而是叫瓶,此类器具大多统称为“唐瓶”,是唐朝专为赏赐北方胡人设计的,因此又称作“胡瓶”,至于用途一说是酒器,一说是汲水器。
这玩意我以前只在书里见过,《通鉴释文辩误》中曾提到:唐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