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的分离是指,指令舱要和登月舱进行分离,分离后指令舱进行180度的偏转,偏转后再度对接。
这里的登月舱不仅仅是登月舱,还包括了火箭第三级。
相当于要转向,这是进入月球轨道中的关键一步。
为什么要这么做,是因为这样设计能够降低任务成本和复杂性,说起来那又过于复杂了,这里就先按下不表。
林燃转向韦旭航,沉稳地说:“韦旭航,准备转位和对接。”
韦旭航点头:“收到,教授。”
他先检查了一下生命支持系统,确保氧气和温度正常,然后再调整座椅,双手握住控制杆,目光锁定在仪表盘上。
“教授,所有参数正常,随时就绪。”
韦旭航按下CSM/LV Sep按钮,引爆分离装置的爆破索。
伴随一声低沉的“砰”响,指令舱与登月舱分离,飞船轻轻震动,仿佛挣脱了束缚。
舷窗外,登月舱的四块适配器面板如花瓣般展开,缓缓飘离,将登月舱的金银箔外壳暴露在阳光下闪耀。
此时直播里小王颤抖着说道:“指令舱成功与火箭第三级分离!适配器面板已打开,目前登月舱暴露在外,准备对接!
这是关键一步。”
韦旭航操作RCS推进器,使指令舱漂离火箭第三级约20米,确保安全距离。
他报告:“分离成功,距离第三级稳定。”
林燃点头:“很好,开始转位机动。”
林燃接管操作,启动旋转推进器,指令舱开始缓慢旋转,执行180度俯仰机动。
飞船如芭蕾舞者般优雅转身,舷窗外的景象从地球切换到火箭第三级和登月舱。
奥尔德林凝视窗外,感叹:“真像。”
韦旭航抽空瞥了一眼,喃喃道:“这比模拟器里的画面震撼多了。”
林燃注视对接窗上的十字线,调整飞船姿态,确保与登月舱的对接锥形座对齐。
他轻声说:“姿态校准中,目标在视线内。”
转位完成后:“转位完成,准备接近对接。”
林燃操作平移推进器,指令舱缓缓靠近登月舱。
他盯着雷达显示屏,距离读数不断减少:“距离15米…10米…5米…”
他轻推控制杆,保持速度低于0.1米/秒,确保平稳接触。
CSM的对接探头进入登月舱的锥形座,伴随轻微碰撞,三个捕获锁扣卡入,发出清脆的“咔嗒”声。
仪表盘上的指示灯变为绿色,林燃松了一口气:“软对接确认,三锁扣已锁定。”
奥尔德林提醒道:“教授,记得检查锁扣状态。”
林燃点头,启动探头收回机制。
氮气驱动的系统将探头拉回,指令舱与登月舱被拉近,隧道环上的12个锁扣逐一卡入,发出连续的金属碰撞声。
林燃盯着对接指示器,确认所有12个锁扣已锁定:“硬对接完成,12锁扣全绿!”
随后立刻通过通讯器报告:“文昌,硬对接成功,请求加压许可。”
控制中心回应:“奔月号,许可加压,注意隧道密封。”
韦旭航漂浮到指令舱前舱门,打开压力平衡阀。
空气涌入隧道,发出嘶嘶声,压力表指针缓缓上升。监控压力读数:“压力4.4 psi,接近目标5 psi。”
约10分钟后,压力稳定,林燃确认:“隧道加压完成,准备开舱。”
韦旭航小心拆下指令舱舱门,露出通往登月舱的隧道。
韦旭航率先飘入,他进入“嫦娥号”,打开灯光,登月舱的仪表盘逐渐亮起。
随后连接电源脐带,将登月舱与指令舱的电力系统相连。
他按下启动开关,系统逐一激活,屏幕上显示导航、推进和生命支持系统的状态。
韦旭航逐项检查,低声念叨:“导航正常…推进正常…氧气正常…”
完成初步检查后,他通过通讯器报告:“教授,登月舱系统全绿,准备抽出。”
林燃回应:“收到,干得漂亮!”
等韦旭航回到指令舱。
林燃准备将指令舱-登月舱组合体从火箭第三级中抽出。
他操作反应控制系统的推进器,释放登月舱与火箭第三级的固定装置。
伴随一声轻响,组合体开始漂离火箭第三级。
三人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