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八一看书 > 科技入侵现代 > 第173章 上钩的东德佬

第173章 上钩的东德佬

作为51区科技领域的实际负责人,钱院长很清楚当前围绕树莓派研发的困境。

重点就体现在高精尖工业体系的薄弱。

此时的51区已经制定下要在便携式计算器和存储芯片这两个方向有所突破的目标了。

前者是因为树莓派自带的科学计算器功能,让他们意识到类似的科学计算器如果能够做成便携式,或者哪怕大一点也会很有市场。

后者则是因为,树莓派那和卡片一样大小的体积,居然能够实现存储海量数据,结合存储芯片的概念已经初步形成,再考虑到硅基的特性,他们几乎能够肯定硅基芯片是能够用来存储的。

并且此时他们已经造出了具有存储功能的芯片,但此时的存储芯片更类似于触发器,而不是后世的dram,这些触发器由双极晶体管构成,每个触发器存储1位数据,存储的数量实在太少。

围绕这些困难,华国需要引进外部技术支持。

莱比锡贸易博览会属于是一次钓鱼。

实际上送给东德的样品,要比大规模批量生产的品质好得多,是精挑细选出来的样品,为的就是让东德意识到华国技术的不凡。

在当下这个时间点,想和苏俄合作,是不现实的,东德尽管在zz上靠拢苏俄,但双方还有的谈。

“唉压力太大了,根据公开资料来看,德州仪器的硅纯度能够做到7n,在工艺上,理论上即便是我们没能掌握的cz法硅,最多也就只能做到6n。

但德州仪器能做7n,这还是公开资料上显示的,可能他们实验室能做到8n。

我们在这方面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还被拉大了。

不搞定cz法,光靠化学提纯,我们很难突破5n的桎梏。”黄昆感慨道。

随着对阿美莉卡半导体技术发展的信息收集逐渐完善,华国对阿美莉卡业内情报的时间差最多只有3个月,也就是说阿美莉卡1月发生的业内动态,4月份华国就能看到。

越是了解越是惊讶,因为差距太大,感觉对方的技术革新层出不穷,每次看都有新的进展。

至少在51区半导体组科学家们眼里,阿美莉卡肯定也获得了树莓派,甚至他们对获得的外星技术资料破译出来了一部分。

不然很难理解对方的进展为什么这么快。

我开挂我还追不上你,你是不是开了更大的挂?

“等燕京那边把他们的底摸的差不多了,再让人去接到蜀都来谈。”钱院长说。

黄昆点头道:“这样最好,我亲自去谈。其实最好还是直接从苏俄手里引入技术,他们还是有一些技术有独到之处的。

苏俄他们也能做到和德州仪器一样的6n,也许能做到7n,他们的化学提纯工艺尤其是四氯化硅的多级精馏,我们要是能搞到手,直接就可以用了。”

钱院长苦笑道:“毛子还是别指望了,当前这种形式下,毛子不可能会和我们谈的。”

魏斯和穆勒在燕京呆了三天后,他们提问,对方敷衍,他们想参观产线,对方敷衍,他们想要见其他专家,对方敷衍。

他们已经后悔来燕京了,因为他们发现华国没有半点合作的诚意。

“抱歉,李先生,我想你应该不够格和我们直接谈判,因为你对技术细节一无所知,你们华国的专家们也不愿意透露更多的信息给我们,这样的谈判没有任何意义。”

魏斯日耳曼人标准长相的脸上难掩怒气。

和前几天有些唯唯诺诺相比,今天的李志强格外镇定,在负责翻译的张梅同志转述完之后,淡定地说道:

“先生,我们为你们安排了去蜀都的行程,你将会在那里见到我们半导体领域的负责同志,他会为你解答所有疑问,包括带你们参观我们的半导体生产线。”

魏斯和穆勒对视一眼后,说道:“好,由于这个行程没有在规定中,所以我们需要先跟柏林那边发电报申请,不过问题不大。”

就这样,魏斯和穆勒在华国方面的陪同下,踏上了前往华国西南边陲的飞机。

不过等他们到蜀都,已经是夜晚了。

第二天一大早,黄昆就身着深色中山装面带微笑,站在蜀都的无线电厂门口迎接这两位远道而来的同行。

大部分产能都在攀枝,但也留了少量的产能在蜀都,主要起到一个样板间的功能。

“欢迎,穆勒博士,魏斯博士,我是黄昆,和马克斯·玻恩合作一期写《晶格动力学》的黄昆。”黄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