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紫薇渠
石门的内里,没有水,其内四壁光滑成正方形,像是一个巨大的房间,只是因为门下还有着些许河水,在泛着光亮,使得整个房间的墙面上,看似波光嶙峋,像是寄身与幽绿的水中。
在应龙用头将我拱上石门之际,我摸了把脸上的水,拿起钓鱼的防水手电,向四周照了照。
发现这个房间并不大,四周空空荡荡的什么也没有,维度正中的一张石床上,放着些许包裹,从色泽上来看,这些包裹应该是现代产物,所以不难推测,肯定是父亲他们留下的,不由让我产生了兴趣,走近几步去细瞧。
石床上的包裹,大多是迷彩色,上头有些潮,但大致已经阴干了,从上可以判断,父亲离开这,最少已经有两周以上,因为此地身出地下水洞,本就潮湿,要完全阴干是不可能的。
又四下张望一阵后,我的目光落了这石床下方岩画上。
岩画看上去年代很是久远,龙王山地处天目山以西,此处地貌为丘陵,加之南方多雨季,其壤含酸,钙化石和青石或许保存尚能完好,但表面就有些不好说了,所以这幅画,看上去很模糊。
我在蹲下后,用手电照在石面,细看之下,表层脱落,坑坑洼洼的,只能隐约看清大致,至于画上的字迹已经斑驳不堪,很难去细辨。
我这人,在没有跟胖子他们走出村子时,是个美院毕业生,专长就是美术史,对于文物什么的,我也只是能说说,并没有什么真正的眼力界,但你要说画,还有浮雕,我确实极其的了解。
南朝是个遵循儒学思想的朝代,所以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时的风气,在书画一说,普遍已素雅写意为主,而在雕刻方面,主要走的是圆雕风格,但这又不同与明清时期那肃穆和狂傲,而是透着一种文人的洒脱,刀走岩壁之间,往往随意,却又富有着礼让三分的涵义。
石画的内容,是描述一只应龙,正在撕咬一条烛九阴,都已经将其撕成两断,还在拼命撕咬,很是传神。
要说眼下的地方,是魇魂族老祖宗的地界,理当不应该会出现这种画面才是,可偏偏出现在眼下,让人不免感到有些奇怪。
“滴答,滴答...”
刚走进这个石室的时候,可能因为耳朵里有水的缘故,我并未听清四周的动静,此刻耳朵中的水渗出,但还有有些不舒服,一个听似像滴水的声音传来,让我立刻警觉的用手电向四周扫去。
空荡的四周,并无任何异动。
我回过头,身后的应龙,此刻正趴在那幽绿的光晕中,晃着那马脸发着“呜嗤嗤”的声音,像是在示意我快点。
我皱了皱眉,或许是在看到应龙的缘故,整个人的胆子也就大了不少,抬头又向洞顶看去。
此刻的洞顶,平整光滑,就如下头的墙面,在我所视过去的地方,也并未出现渗水现象,所以那“滴答滴答”的声音,就让我更觉古怪起来。
我渡步整个石室,在转悠了一圈后,最后终于寻到了声音的来源,那就是那石台上的一堆包裹。
看向那石床上的包裹,我站在原地很久,但一直没有在靠前去看,长时间的冒险,告诉我,这声音绝非是什么生物所发出,如果说有危险的话,那么也该是机关一类的东西。
而我或许在应龙的帮助下,可以对付那那些蝙蝠,但让我去拆机关,就有些不大可能了。
“吼...”
应龙等得有些不耐烦了,在石门处发出了声音,催促了一声。
看了看应龙的招呼,我冲它笑了笑,原本是想就此离开的,但一沉思,又觉得那“嘀嗒”的声音,实在太让我好奇,就转过了头去看。
可能是我先前靠近过那些包,未曾发生过什么变故吧,所以最后,我还是忍不住心中的好奇,走向了那堆包裹。
“嘀嗒...嘀嗒...”
如滴水般的声音,更加清晰了,我捏紧了“惊蛰”的剑柄,不敢再用手去拨弄,便打算用剑去挑。
要说这包还没被打开时,我可能只是紧张和好奇,可当其中一个包裹被打开时,我捏着剑柄的手心,顿时就惊出了一冷汗。
倒计时:29H.03www. 21S
“嘀嗒...嘀嗒...”
看着那背包里的计时器,我整个人楞住了,随即又小心的挑开几个背包,发现里面都是用塑料袋包着的炸药...
我咽了口吐沫,这满满一床的军用炸药,如果在这地底爆炸,就脚趾头想都能想到会是个什么后果。
我极力平复内心慌乱,方才还存在着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