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八一看书 > 神怪采访记录 > 养罴为患(16)

养罴为患(16)

养罴为患(16)

260

我们在罴群的尸体中,深一脚浅一脚的向前走。

好容易迈过了这些几乎堵住甬道的尸体,我们前面的视野,才再次豁然开朗。

“小伙子,我突然想起来,前两天我们刚刚进山的时候,你让我们在身上,涂抹了一种草的汁液,现在,那种草你还有富余的么?”刘长水突然想起了来途的经历,他兴奋的问道,“我们要是把那个涂抹在身上,是不是,就不用怕罴了?罴会被我们熏到远远的,不是么?”

夏望秋听了刘长水的话,若有所思,琢磨了好一阵子。这才回忆起来。

“您说的是嘉荣草对吧,嚼碎涂抹在身上的?”夏望秋问。

“不错,就是那个!”

“那嘉荣草得用新鲜的,所以我们只有找到新鲜的枝叶才好,但目前,这墓穴里不见天日,没有水和空气,这里寸草不生,不可能找到啊!”夏望秋说。

“哦,我也就是一问,如果你还能想到其他的方法,驱离罴,那我们不就更安全了么?”刘长水说。

“我们只能依据现有的条件,选择最适合我们的应对方式。”夏望秋笑了,“我不是说嘉荣草不行,而是说,即便嘉荣草是可以的,我们现在也找不到。现在,对我们而言,最安全的,就是我们始终聚在一起。不要分散而行。”

我们一边说,一边向前走。

夏望秋的话,让我们感到了“抱团取暖”的意味。大家都信服的点了点头。

唯独郑勇,不知道这里的来龙去脉,不知道夏望秋曾经为我们发挥了多大的作用,帮我们解了多少难题。

他定睛,望向前方,然后突然扭过头,对夏望秋说:“小伙子,既然你说是,那便是。我们就聚在一起。现在你看看,我们该怎么办?”

郑勇的话问的我们一愣。但随后,我们都看的清清楚楚。

前方,一条甬道左右分为两支,出现了岔路口。

“哎呦,这可难办了!”吴飞看到这个岔路,也有些犯难,他回头,向我问道,“夏老三,你说,我们该走哪一条?”

“走左!”夏望秋不假思索,回答道,“千万不要走右侧!”

“为什么?”郑勇这阵子不知是在找夏望秋的麻烦,还是想难为难为他,于是问道,“为什么走左侧,不走右侧?”

“你们要是修习过《奇门遁甲》,就明白这其中的道理了。”夏望秋看了一眼大郑,似乎和他有些杠上了,他挑衅的目光里,有一种“你懂你来说”的意味,“如果没有修习过,那你都不明白,倒不稀奇!”

我不知道郑勇是什么时候开始,看夏望秋不顺眼的,也许是之前,他碍在我的面子上,不好意思表现出。但在这幽深晦暗的甬道里,在经历了生死之间的选择,每个人的人性,都暴露无遗。

郑勇终究还是吃了没文化的亏,他回答不出夏望秋的话,只能眼睁睁看着夏望秋用手指在空气中胡乱画了个圆圈。

夏望秋说道:“我们一直在说,‘易有大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这话,这话是出自《易经》中的。但如果我们把《易经》和《奇门遁甲》联系在一起,却能发现更多有意思的内容。比如,《奇门遁甲》实际上是天文物理学,但考虑到古时的天文物理,带有原始的封建蒙昧和对鬼神的崇拜,我们要从乙、丙、丁的‘奇’,休、生、伤、杜、景、死、惊、开的‘门’和戊、己、庚、辛、壬、癸的‘遁甲’上,综合《易经》中的高深奥义。这让我们得出一个结论,知道是什么么?”

我们都摇了摇头,说实话,夏望秋的话,让我有些听不懂。现在的夏望秋太让人生疑了,我是说,我从来没有看到他一口气说这么多不着边际、让我听不懂的话。

“如果你读过足够多的书,你会知道,左为上、右为下的道理,《易经》和《奇门遁甲》里都有足够多的解释,如果你要是还读过《葬经》,那你就更明白!”夏望秋轻佻的看着郑勇,说道,“当然,一座墓有一座墓的特点,我们必须分开来,结合具体环境看。你知道我选左侧岔路最直接的原因是什么吗?”

郑勇被夏望秋忽悠到五迷三道,他似懂非懂的摇了摇头。

夏望秋指了指脚下,把我们所有人的目光吸引至此。

地面上,一条带血的痕迹延伸向右侧岔路。

“因为受伤的罴,选择了右侧的岔路,我们要是不想和它们再起直接冲突,还是走左侧的岔路为上!”夏望秋说罢,迈开步子,不等我们,向左侧甬路的前方走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