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罴为患(9)
246
每个饭盒里,都整整齐齐的码放了两个肉菜、两个素菜和一团米饭。
我饭盒里的肉菜是红烧岩蛙、腊肉,素菜是清炒水芹和蒜茸野菜。每道菜都佐之以大量的红辣椒,吃起来干辣鲜香,十分下饭。我一边吃饭、一边喝水,一边喝汤,在这10人一屋的帐篷里,一小会儿就已经满身是汗。
吴飞看了我的样子,知道我受不了辣味,他笑了。
我以为他是笑我,可回过头,却发现,夏恬、夏望秋、李国良都已经满身是汗。
“确实是有些辣,对吧!”吴飞看着我们,笑了。
“还好!还好!”夏望秋点点头,“辣是辣了些,但还好!”
“你们不知道,这湖南湖北四川贵州,自古以来就有食辣味的传统!”吴飞说,“吃辣味,可以祛除体内的湿气,能下饭,能增强血液循环,多吃辣味还能去火,这实在是健康食品。前提是你们能适应这刺激的味道。”
“对我还算好!我估计这俩孩子,可能会受不了!”我看了看夏恬和夏望秋,说道。
“却也不尽然!”听了我们的话,夏望秋似乎又要打开自己的话匣子。
“别,千万别!”吴飞摇摇头,摆摆手,想要制止夏望秋开口说话。
但为时已晚。
“我吃饱了!你们吃!我给你们讲讲,这辣味的由来!”夏望秋说,“你们以为辣味是传统?错了!苦辣酸甜咸五味,花椒、八角、香叶、肉桂等香料中,海盐、湖盐和井盐带来的咸味是人类的共识,但香料却是与地域息息相关。我们日常喜欢的香料,大多是随着汉朝、唐朝、宋朝的丝绸之路,从西域渐渐被引入中原的。除了花椒和陈皮之外,这两味香料是我们祖先的创造。至于你们正在尝试的辣味,在中国的时间确实很短,确切的说,它的历史,仅仅能够回溯到明朝时期,那时候,我们才真正吃到了辣椒,原产美洲大陆,由印第安人种植的辣椒!”
“既然这地方不吃辣,那他们吃什么?”吴飞问道,“没了辣味,他们吃什么味道?”
“酱味、咸味、甜味是那时的主流,但是酱味和甜味因为制作中需要耗费大量的粮食,所以和粗酿的酒一样,都属于奢侈品,百姓能吃到的,更多的只有盐。”夏望秋说,“可即便如此,盐依旧是紧俏商品,所以当时的政府才专门出台了法度,官办贩盐。那时候,人们吃的主要食物,就是各种蔬菜、少量的肉食,五谷,以盐佐味。这已经是那个时候富贵人家能吃到的好食物了。”
“既然这么说,那时的老百姓一定吃不饱!”李国良嘴边满是辣椒析出的红色油脂,他舔了舔自己的嘴唇,享受着这样的辣味,说道,“生产力严重不足,遏制了粮食的生产,粮食缺乏供应又遏制了人口的增长,这或许就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道理吧!”
“你也可以这么说,你也可以这么理解,但历史上,尤其是我所熟知的春秋战国乃至秦汉时期,在我们国力最强盛的首个阶段,所谓的‘盛世1.0’期间,这里的人民,确实是饿不到的!”夏望秋点点头,说道,“我说的就是这里,荆楚大地上,人口配比、生产力配置和粮食供应,处于黄金比例,确实是非常宜居的,没有饿殍遍野。这里的生物多样性,保证了有足够的野生药草医治疾病;这里的矿藏多样性,保证了这里有足够的矿产炼制金属制造各种工具;这里的水资源多样性,保证了百姓渴了能喝,借助水力干活儿。”
我身旁的李想,听了夏望秋的话,把自己的头埋在了饭里,他呼哧呼哧的吃着东西,只是偶尔抬头看夏望秋一眼,随即便又把自己的头低下。
“好了!说说这山洞吧!”吴飞听夏望秋说的起劲,终于要把话题拉回主题了。
“这就是最主要的因素了!因为有人,便有足够的劳动力,足够的劳动力,便于人们总结劳动中的规律,正因为如此,这里——这片荆楚大地,曾经是中国的劳动力和先进技术的中心。如果说,在先秦时期,甚至是再往上上溯几百年、上千年,有谁能建造出如此有气魄的坟墓,那首当其冲的,就是荆楚大地的百姓了!”
“那这座墓是谁的?”吴飞问。
“我们不进去,不真真切切的亲眼看到,我还真摸不太准,但结合着我之前的这些推断,如果我的估计准确的话,这应该是座带有宗教护佑性质的古墓。所以,它没有明显的地标,只是隐藏在深山中,既安葬了亲人,又要让亲人的影响力,能够保护着荆楚大地,让荆楚大地得以平安、丰饶。这么说来,我们把范围,就缩小到这几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