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车祸现场
城区内如往常一样,特别的嘈杂。
街上的行人嘴里时不时埋怨着这该死的天气,公路上拥堵着许多车辆,每天堵个近一小时已经是常事了。
有的司机习惯性的抽起了香烟,他们心里都清楚按喇叭根本不会有效果。
今天又是冷的令人打寒颤,外地人都难以想象这夏历八九月的天气他们都已是身穿羽绒服了。
一眼望去,大雾似乎笼罩了整个城区,行人说话时嘴里都冒着冷气,不过倒是没有雪,只是飘着细雨。
这里便是Y市天气最罕见的雾岭区,常年都被浓雾所笼罩着,没有雾的时段也只有一周之短,一周过后便又是雾天,可以说一年365天有200多天都是白雾弥漫。
气象局政.府费了很多心思,声称无法解释清楚这一奇特天气现象,每当问起时也都以“应该是地质以及环境因素所造成”的说词回答。
这一怪异天象也使多数人离开了当地,近乎迁移了一半的居民,剩下的都是些舍不得离开的,毕竟这是大多数人的土生土长之地,他们也都相信国家会处理这件事。
在城区的中央街旁有一栋“清静”的写字楼,之所以说清静是因为这里也走了一大部分人口,若是以这种角度来看,那说整个城区内的大厦等建筑都清静也不过分了。
此刻是下午17点多,写字楼的3楼处只有一间办公室还开着门。
这间办公室也算是不小,内设足以容纳四五家小型公司,只不过都搬走了,只剩下了一家。
进门的左手边有一间小型办公室,透过玻璃门,里面的摆设可以看的一清二楚。
房间内设很简陋,有一张木桌和一张玻璃台面的小桌,小桌摆在正中央,一旁放着三把精致的浅蓝色会客椅。
木桌上放着一台笔记本电脑,电脑前一名少女正专心致志的敲打着键盘。
几分钟后少女才长呼一口气,合上了电脑。
这名少女名叫戚言,二十多岁,梳着一头马尾辫,看上去有些清纯。
偌大的一间办公室也许在其他地区的写字楼需要付很多租金,由于搬离的人是越来越多,因此这里租金自然很便宜。
戚言没有多好的文化,虽然只读了个高中毕业,但她的文学知识很好。两年前她所写的许多小说在文学界引起了不小的影响,但后期内容存在抄袭使她一落千丈,令人唾弃。
如今她租下这间办公室是为了更方便给某刚起步的杂志社写文章,她好清静,因此便选择了这里。
写作对于她来说也许这辈子都无法摆脱了,即便不能将作品公之于众,也会遗留下新的字迹供自己今后回忆。
后来戚言也参加过两次小型演讲会,也算是保留了一些名气,但已是大不如从前了。
路并不是那么好走的,她渐渐发现自己的文章越来越没有新颖,上门客户也是越来越少,现在这方面的竞争力并不小,她慢慢开始为自己的后路而感到发愁了。
父亲向来身体不好,去年得了肺癌,每次去医院都需要花高额的化疗费,很多个夜晚使她焦躁不安。
戚言无奈为自己理了一条后路,在私底下经常帮别人写类别文章和论文,当然会收取一些相应的费用,不过却都是在网络上接单,还是用的匿名,这件事至此为止也只有她和自己姐姐知道。也许对常人来说这只是赚外块,不过她的文笔水平已经达到了令人羡慕的境界,忙的时候甚至要通宵加班。
她完全没有认为自己有过错,在她的理念中人活一辈子不是为了钱就是为了名,这种事根本再正常不过了。
戚言装好笔记本提着走出了办公室,锁好门便离开了写字楼。
有时她会工作到晚上八点,但今天提前两个小时走也是因为没有灵感。
戚言去了一家稍上档次的中餐厅,这家店她常来。
还是那位年轻熟悉的女服务员,戚言没有看菜单,服务员微笑着给她倒了茶,与她寒暄两句便去吩咐上菜了。
用完餐后戚言并没有回写字楼,因为没有客户打来电话,她便准备回家了。
“该死的鬼天气。”
街道上人很少,今天异常的冷,戚言理了理围巾不忍埋怨了一句。
戚言的家在不远的公寓里,说是不远倒也要走上十多分钟。
前方的十字路口处看不到行人,只有一片浓雾印在眼前。
浓雾笼罩着整座城市,比起之前的中央街道这条路要冷清的多。
嘭!
突然,一个撞.击的声音划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