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八一看书 > 我在故宫修文物的那些年 > 第七十八章 风铃记

第七十八章 风铃记

第七十八章 风铃记

放下手里的图片,我又问,“对了,丰都那里怎么样了,还有当时的资料,您知道在那里可以找到吗?墩铘是从丰都和我失散的,而且那些贩卖文物的家伙,也在那里出现,说不定灵文和这些有关系。”

把照片收起来,刘叔想了想,才回答说,“丰都那边的情况不太好,自从奈何桥下的墓穴被发现塌陷后,就又很多考察队过去,听过闹的很大,后来我也去看过一次,里面的东西,还有规模几乎无法估量,没个两三年恐怕弄不完,至于所有的资料,我这里倒是有一些,剩下的就在文管局了,如果你想找的话,我可以托人去问问。”

“谢谢了,我感觉那座古墓里,一定还有其他什么东西我没发现,还有墩铘的事,也一定跟那些事有关。”

说到墩铘,刘叔又叹了口气,“这小子的事,我知道的也不多,现在落到这地步,也只能看他的造化了,”说着,刘叔又把当初那本书交给我,“现在,这些你也该看看了,最开始你什么都不知道,说我们瞒着你,现在也都该明白了吧!”

接过那本书,我低头看了几眼,谢过刘叔后,就去了书房,找到了刘叔手里的一部分资料。

上面写了古墓的年份大约是在后汉时期,在壁画的样本上,我还发现了几十副祭祀的图案,似乎这座古墓的修建者,或者墓主曾经是祭祀之人。

古墓的结构较为复杂,资料上只简明扼要的说了大约墓穴分为四层,第一层是水下,第二层处于水纱之中,第三层是地层表面,最后一层就较为特殊,因为下面是四通八达的地洞。

这样的设计,最后一层可能是用来导水,以提供掩埋墓穴的环境。

资料不全,我也只看了个大概,放下这些后,我拿着手里那本墩铘的书,翻看了起来,有关于他的记载其实很少,都是零零碎碎的事情,还有一些驱鬼的方法摘要。

不知不觉,天已经黑了下来,刘叔给一个熟人打了个电话,说明情况后,对方似乎有些为难,但最后还是答应了,只是要求我晚上过去,并且不能从这里带走任何信息。

吃完晚饭,我带了手电,离开刘叔家,打车去的文管局,在那里等我的是一个中年男人,他在这里工作了快十年了,姓江,和刘叔是多年的老朋友。

他今天晚上因为就在局里整理档案,所以很晚才会离开,期间,他会把门外的监控关闭,放我进去后,再打开。

几十分钟后,我下了出租车,给江老师打了个电话,不一会儿他就走了过来,把我让进去后就把门又关上了。

说明来意后,江老师把我带到一件资料室,又叮嘱了我几句就自己去忙他的工作了。

走进屋里,我看到面前是一大架一大架的文件夹,上面写了时间和地点,都是近代考察的资料。

其实在旁边还有几台电脑,这样资料大可以存进电脑里,可有些信息因为安全级别过高,必须保留纸质内容,才不得不存在这里。

一路走了过去,我从这些架子上抽出几个文件袋,扯开封口的带子后,拿出里面的文件。

这里的资料很全面,可是……不知道是因为我个人对这座古墓的看法不同,还是怎么回事,总感觉那里不对,好像被刻意的隐藏着什么。

根据我的发现,这座古墓不该是这样的,在资料里,考古专家把这座墓穴定义为帝王陵,从结构和设计推断,这无可厚非,但是好像少了点什么。

在现场拍摄的图片里,我发现了几个灵文,它们出现的地方分别是棺材里,石像的额头,还有……还有一口钟身上。

看到那些灵文,我不由得皱起眉头,这死者的灵文出现在墓穴里合情合理,墩铘从墓穴里出来,身上可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可以将灵文带出来。

一张张的图片看了下来,我心里的迷茫感越来越重,直到我忽然发现了一个细节,在一张图片下,有一段配话。

“这是一口椭圆形的棺材,里面的东西,可能已经被人拿走,从棺材的底部我们发现了一篇并不工整的刻文。”

又抬头在图片上看了起来,这些文字十分模糊,但我却发现其中有几个灵文和我所看到的有些相似。

这棺底写了什么,又是谁写的呢?

资料上写,这口棺椁可能已经遭到了盗窃,那里面的东西,有没有可能和墩铘身上的灵文有关呢?

这样一想,我脑袋里忽然闪过一道光芒,为什么不能是墩铘带走了棺椁里的东西,才遭遇诅咒灵文的呢?

啪的一声,我合上手里的资料,同时又想起墩铘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