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墓门
右耳室,入口处。
胡力三人已经安全通过了连接右耳室的那条甬道。
看来这次真的有人在暗中帮助他们,只是现在还不能确定那个人就是‘玉石人’,不过有一点胡力倒是可以确信,帮他们的人并没有恶意,胡力总觉得这个人似乎在引导他们进入后室。
甚至有些迫切。
否则,不会连续帮了他们两次。
三槽连弩是一次,现在这些悬在头顶的青铜剑无故坠入石墩里的那些液体中又是一次,所以胡力认为这个人很有可能是想让他们早点抵达后室,但是他这样做的动机又是什么呢?
或许真的如阿诚说的那样,要想弄明白这件事,恐怕要见到他本人才行。
至于石墩下面的那些液体,与阿诚之前推测的无异,它们确实是从石壁上那些密密麻麻的小孔流出来的,漫到了石墩的二分之一处就停止了,之后那些悬着的青铜剑就像一架架失控了的飞机,同时坠入涌在石墩周围的液体中。
紧接着,阿诚他立马要求胡力和宋财捂住口鼻,踩着石墩,飞速冲了过来,胡力在经过那些石墩的时胡,看了一眼从小孔中流出的液体,这才明白为什么阿诚要他们捂住口鼻了。
“可算过来了,闷死我了。”宋财安全抵达右耳室的入口后,立马松开了捂着的口鼻。
当他正准备大口呼气,一只手赶忙将他的鼻子和嘴巴一齐捂住,并拉着他往后走,宋财转身一看,原来是胡力。
“不想死,就赶紧走。”胡力边拉着宋财边警告他。
宋财心里咯噔一声,赶忙又捂住口鼻跟在胡力和阿诚后面向耳室走去,临行前疑惑的看了一眼那些石墩里的液体,惊奇地发现里面的青铜剑居然融成了“水”,心里一惊。
心想着果然这些青铜剑并非设计者仰慕先秦锻造技艺而设计的,他就知道别有用途。
但为什么青铜坠入那些液体里就融化了呢?
胡力干了七八年考古,对水银这些东西非常熟悉,可是宋财走的匆忙,平时又很少接触,所以就没看清。
宋财眉头紧皱,跟在胡力和阿诚身后挠着头顶使劲的思索着,这个令他费解的问题。
进入耳室后,四周明显要比甬道要更昏暗了一些,想必是常年封闭造成的,胡力和阿诚走在前面打着手电,踱步而行。
“那什么,咱就不能开把头灯打开么,这手电的光也太弱了,啥都看不清。”宋财在胡力的身后嘀咕着。
“不行!”胡力立刻反对。
宋财只好将准备打开头灯的那只手,又放了下来,叹了口气表示无奈,自打进入这座陵墓,就没有遇见过什么好事,现在听胡力这么一说,又有种不祥的预感了,心里的阴云变得更加厚重了。
胡力扭头看了看宋财向他解释道:“之所以不能用头灯,是因为头灯的光线比较强,光压也比手电要大许多倍,如果直接照射在文物上,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对文物表面的色彩造成损伤,就连丝绸制品,木质建筑物等也会受到影响,尤其是一些年代已久的壁画,倘若它们被强光直射,就会造成褪色、发黄,甚至是脱落的现象。”
“噢,我明白了,怪不得博物馆里禁止游客开闪光灯。”宋财点着头若有所思的说,“原来是怕破坏馆里的文物。”
“没错,闪光灯的破坏性更大,它的光线中含有紫外线和红外线,会造成文物的外部纤维断裂和内部结构断裂,给文物造成无法挽回的破坏。”胡力说,“像一些石窟景点中的佛像壁画,根本就没有设置光源,游客进去根本摸不清方向,只能借着工作人员手中的特殊手电才能看清壁画上的图象。”
“那这么说,我们这次带的这些手电也是经过特制的?”
“嗯。”
“你说的我都能理解,只是咱们这次来又不是来考古的,没必要那么严谨吧?”
“就得这么严谨,无论这里将来会不会被发掘保护,我们都不能破坏这里的一砖一瓦,这可是古人的智慧结晶,就让它们安静地躺在这里,等待我国考古技术真正成熟的那一天,或许这座陵墓就能重现在世人的面前了,而在此之前,我们能做的就是将破坏降低到最小,最好是没有。”
“得,您说什么都成,谁让你是干这行的。”宋财妥协了,他知道现在九头牛头都拉不回胡力誓死保护文物的心,“可是有个问题这一路上我一直想不通,你俩谁能告诉我?”
黑暗总会让人产生一种莫名的恐慌感。
走在里面的人,会忘记时间的存在,走的久了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