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这会儿宋财还在吃公家饭呢,所以自打那次以后,胡力无论宋财怎么求他,再也没带过他去过发掘现场。
至于东海那次的水下考古行动,包括这一次的登山队一行,这两件都是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事儿,性质肯定又不一样了。
但是有些原则还是必须要遵守的,现在胡力给宋财定的原则就是:不准拿墓室里的任何一件东西,最好连想都不要想。
在这里每走一步都是险象迭生,随时都有可能丢了性命,眼下这些悬在石壁上的青铜剑和之前发生的事,就是最好的说明。
关于这些青铜剑,宋财刚才把它们称之为战国时期的青铜剑,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胡力认为那些应该是先秦时期的青铜剑。
因为青铜剑在最早诞生的时候只有二三十公分长,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普遍才六十公分,最长也不过七十公分。
但是现在他们看到的这些左右耳室上方悬着的青铜剑。
根据胡力的目测,从剑格到剑锋少说也有八十公分。
所谓的剑格,指的是剑柄与剑身衔接处,剑锋即剑的剑头。
在我国现已出土的所有青铜剑中,剑身能够达到八十公分的,那必定是出自秦朝的青铜剑,因为只有在先秦的时候,青铜剑的长度才一跃到了峰值,最长的逾近九十五公分。
只是这始于商周的青铜剑,自从秦朝灭亡以后,就被铁质兵器给取代了,为何八百多年以后的译马妃子会仍然采用这些先秦的青铜剑来设置机关呢?
这里面一定暗藏着什么玄机,阿诚说他跟何尚当年没有进入到墓室内,如此看来想必是真的了,此外以胡力目前对何尚的了解,就像何芸所说的那样他是不会打没有把握的仗。
想到这,胡力下意识的看了一下自己胸口的那块印记:难道进入墓室的法子真的藏在这块印记当中吗?
“现在怎么办,是该往回走,还是选一个墓室往里进?”宋财望着那些先秦的青铜剑咽了下口水,“真他妈的点背,早知道就该听你的,不应该接这趟活了,也不知道小四他们怎么样了。”
“现在说这些有什么用,来都来了,我就不信这陵墓既然是人设计的,就一定有漏洞,我们一定能找到出去的方法。”空荡荡的三条交错的甬道,让考古经验丰富的胡力也变得开始不安起来。
他原以为这只是一座像武则天那样的依山而建的豪华陵墓,不曾想里边儿居然暗藏各种杀机,拓本的事毫无进展,唯一能提供线索的木板图又被宋财给无意损毁掉了。
望着幽暗的甬道深处,胡力不知道自己还要等待多久,才能找到917考察队的下落,见到父亲胡国强。
也许会很快,又或许会很漫长。
但无论如何他也要坚定的找下去,因为他坚信那句伟人说的话:办法总比困难多。
“恐怕,我们现在哪也去不了了,”阿诚冷不丁的冒出一句话,让胡力和宋财心头一紧。
“哥,你可别吓唬我,什么意思这是?”宋财说话的声音都有些生硬。
“我没有吓唬你,伏弩和悬剑自古是一种反盗墓的手段,而且两者几乎是并用的,从来不会说只出现一个。”阿诚的眼神异常的犀利,看起来比那些青铜剑的剑锋还要寒芒四射。
“所以,你怀疑我们要对付的不止这些悬在石壁上的青铜剑,还有暗藏着的伏弩?”胡力明白阿诚的意思,但是他环视了一下四周,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
“不是怀疑,这是事实,你没注意到这四个角落有些不对劲么?”阿诚口中所说的角落,指的是四条甬道口上方横梁交汇处。
胡力打开备用的手电筒,因为他们的头灯已经没剩下多少电了,他不想把它用完,打算储存着作为紧急照明用。
手电筒的光要比头灯亮一些,可是胡力仍然看不清四处墙角上是什么,只能看到隐约看到几个金属类的东西,像是钉在墙壁上的钉子似的,反着手电的光,露着银白色的尖头。
胡力关闭手电后,猛然联想到了什么,赶忙询问阿诚:“这,该不会是伏弩的箭头吧?!”
阿诚没有说话,脚下发力,踩碎了一块地砖,弯腰拾起一块碎石,将它朝着一处墙角丢了过去。
先是“哐当”的一声闷响,估计是阿诚手中的碎石打到了那个钉子一样的东西后,发出的声音。
旋即,“咻”的一声。
一根树枝一样的东西,从只有阿诚知道的某个地方飞速射来,响声划破了寂静了许久的四条甬道,让听的人心里一怔。
约莫三秒钟后。
“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