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天极
边缘为海,中心为洋。
两者结合而成的水体,我们称之为海洋。
摆脱了怪鱼的干扰,考古队已经抵达指定地点,他们现在的位置正是海洋的中心地带,也就是东海的西北深海区。
“马先生,您确定这底下有关于当年917考察队神秘失踪的线索?”直到目前为止,王凯还是对马回持以怀疑的态度。
所有的人目光都看着马回,胡力更是如此,他希望马回能够给予一个肯定的答复,而不是也许、大概、可能这些字眼。
“王教授,您听说过天极吗?”马回没有做出正面回应,反而抛出一个问题给王凯,语气十分的平静。
“天极?”听到这两个字,王凯的表情立马变得严肃起来,反复呢喃的好几遍,“你是说这海底下的文物与天极有关?”
马回点了点头没有说话,也没有多作解释,他准备在等着王凯讲完再加以补充,他知道只有等大家明白天极为何物,懂得其中的意义,才会愿意冒着风险进行打捞工作,包括王凯本人。
因为考古学家与身俱来就有一种独特的好奇心。
见马回没有说话,王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让船员将渔船抛锚固定后,然后给在场的队员们解释何为天极。
王素雅这些年很少见过父亲如此激动,除非发掘到王侯将相的陵墓,眼下她明白马回口中所说的天极一定比田野考古中发掘到的那些陵墓有价值的多,同样胡力和宋财也十分好奇,大家都静静地听着王凯的讲解。
在中国古代,人们观测天象是以天极为准,也就是所谓的北极星,古人对北极星极其崇拜,就像现在西方人对太阳的崇拜,也就是如今的星座命运之说。
王凯为了让队员更加容易理解,又举了史书上的资料加以补充。
《史记·封禅书》中记载:“天神贵者太一。”
《史记·天官书》也有记载:“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古人认为天上的神名为太一,即为天极神;他经常住在天极这个地方。后来又以北极星为中心,划了一块区域,常驻于此。”
难道说,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就是天上北极星正对应的地方?”一名考古队员说。
“是的,86年那会儿,我和胡国强同志在浙江的反山发掘出了十一座墓葬群,当时出土的一件叫‘玉琮(cong二声)’的玉器,那上面的图案就与天极有关。”简短了解释了何为天极后,王凯突然想到了当年亲自带队发掘的一件文物,其中就有关于天极的记载。
“遗憾的是,我至今还没有弄清楚,那玉琮图案中想要表达的意思,但是我想这么多年过去了,你爹也许已经参透了其中的含义。”王凯的情绪似乎一下子被拉到了二十年前的考古发掘现场,一时感慨万千。
有些话胡力不能当着大家的面直接了当的问,他只能把想法放在心里,毕竟关于蛟龙玉匣里边的秘密以及石碑的事,不能够让考古队的人知道。
听着王凯的讲述,胡力开始做出了自己的判断:
91年父亲被那伙不速之客带走的真正原因,或许并不是他看得懂古老的G国文,现在看来极有可能与这天极有关,这样的话父亲生还的可能性基本上可以得到证实,在他心目中考古界除了郭墨,最厉害的人应该就是他父亲胡国强和眼前的王凯了。
郭墨和王凯当年没有参加考察队,自然不会被盯上,只是父亲比较不走运。
另外,通过这次马回提出的天极,胡力对当年幸存的考古学家王春、王学军、李超三人,有了不一样的判断,他觉得这三个人必定是发现了关于天极的秘密,才会装疯以及被人冒名顶替。
此刻,胡力对当年917考察队的事,又逐渐清晰了几分。
这么多年来,暗中窥探石碑的敌人,也就是马回所说的那伙不速之客,一直挟持父亲为他们做事,同样又以某种手段威胁或拉拢了王学军和李超两个人,但胡力还是有两件事始终弄不明白。
第一件事,距父亲失踪已经十七年了,为何这块石碑还仍然沉在海底,难道真的有什么神秘力量一直在暗中守护着它?
第二件事,当年917考察队除去父亲和王春、王学军、李超三人,其余的七名考古学家究竟去了哪?到底是生是死?
“......大体就是这么个情况,所以我认为那件玉琮上的图案是龟,而上面两只大眼睛,戴着羽冠的人就是天极神。”王凯还在讲述关于当年发掘的那件玉琮的事,但他却憋见胡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