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民间议论纷纷,甚至有人借机煽动民心,意图动摇社稷根基。本宫今日召集你们,是要听一听各位的意见。”
众臣低头不语,唯恐惹祸上身。
就在此时,兵部侍郎上前一步,拱手道:“启禀太后,臣有一事相奏。”
温云眠目光落在他身上,淡淡道:“讲。”
兵部侍郎深吸一口气,朗声道:“近日坊间流传诸多关于太后的谣言,虽已被查明为伪造,但仍有百姓不明真相,误信谗言。臣恳请太后,早日归政太子,以安天下之心。”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
“兵部大人疯了吗?竟敢当众提出归政之事!”
“这不是在逼太后退位吗?”
“完了完了,这次怕是惹怒太后了”
温云眠神色未变,依旧端坐凤座之上,目光淡漠地望着兵部侍郎。
“你说得倒是好听。”她缓缓开口,“可你有没有想过,若本宫此刻归政,太子年幼,朝廷动荡,百姓又该如何自处?”
兵部侍郎硬着头皮道:“太子殿下英明睿智,早已具备理政之才,且朝中诸臣亦愿辅佐,定能安定社稷。”
温云眠轻笑一声:“哦?那你可曾问过太子,是否愿意接下这副重担?”
兵部侍郎一时语塞。
温云眠目光一转,落在御史台副都御史身上:“你呢?你也认为本宫该归政?”
副都御史连忙跪下:“臣不敢妄议国政,只是只是民间确实有不少人希望太子早日亲政。”
温云眠冷笑:“民间?你是说那些被煽动的愚民?”
她缓缓起身,凤袍飘动,气势凌厉:“你们口口声声为民请命,可曾真正了解百姓所需?”
众人噤若寒蝉。
温云眠环视群臣,语气森然:“本宫今日在此立誓,只要我尚在一日,便绝不容许任何人动摇社稷根基。若有谁胆敢再提归政之事,休怪我不念旧情。”
说罢,她冷冷下令:“退朝。”
百官低头退下,唯有兵部侍郎与副都御史仍跪在地上,脸色苍白。
温云眠走下凤座,回头看了他们一眼,淡淡道:“你们二人,暂且停职,闭门思过。”
两名侍卫立刻上前,将他们押下。
太极殿内,再次恢复寂静。
温云眠缓缓坐下,目光幽深。
“景和,你以为你已经赢了。”她低声呢喃,“可惜,你还差得太远。”
夜风拂过,吹动帘幕,烛火摇曳,映照着她脸上那抹冷漠而自信的笑容。
风暴,仍在继续。
东宫书房内,沈寒舟急匆匆推门而入,面色凝重:“殿下,兵部侍郎与副都御史被停职,太后正在清算与我们有关的大臣。”
景和冷笑:“母后果然下手够狠。”
沈寒舟皱眉:“她根本没给我们喘息的机会。短短两日,已有三人被贬,五人被调离要职。”
景和缓缓起身,走到窗边,望向远方的太极殿:“她在警告所有人,不要站在我这边。”
沈寒舟沉声道:“可这样一来,我们的计划岂非功亏一篑?”
景和摇头:“不,恰恰相反。她越是打压,越说明她已陷入被动。”
沈寒舟一怔:“殿下是说”
景和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她害怕了。她知道,民心已经动摇,而她再也无法像以前那样轻松掌控一切。”
沈寒舟思索片刻,缓缓道:“那我们接下来该如何应对?”
景和缓缓踱步至书案前,提笔写下几个字??“民心可用”。
他抬头看向沈寒舟,眼中闪烁着危险的光芒:“既然正面攻不破她,那就换一种方式。”
沈寒舟眼神一亮:“殿下是想直接发动百姓?”
景和点头:“不错。若能让百姓自发上书,请太子亲政,太后即便再强势,也无法拒绝。”
沈寒舟沉吟片刻,缓缓道:“这个办法可行,但必须谨慎行事。太后对京城控制极严,稍有不慎,便会引发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