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八一看书 > 没钱赛什么车? > 第153章 这就叫一鸣惊人(10K)

第153章 这就叫一鸣惊人(10K)

倒不是说他轻视或者歧视亚洲人,事实上现在威廉姆斯车队里面,就有着来自于日本的车手中岛一贵。

陈向北跑东望洋赛道的走线数据,还是参考了这名“车二代”。

主要在于陈向北的成长速度太过于夸张。

谁能想到一个卡丁车履历接近空白的中国新人,大半年时间就跳级到了F3,并且通过斯塔勒的透露跟试车成绩,陈向北还打算通过垫场赛进军F1。

换作半年之前,哪怕威廉姆斯爵士在F1围场浸淫已久,都没有见过这么离谱的操作,这个中国小子纯属在痴人说梦。

如今再看,陈向北不知不觉已经走到了F1的门槛面前,他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奇迹!

中国小子,能迈过最后一道门槛吗?

没人知道这个答案,赛道赛道上的引擎声已经响彻天际,伴随着陈向北经过起始线,他已经做到了全油门的动态起步!

发车长直道前的T1弯,就是一个难度极大的V字形回头弯,并且还是一个下坡。需要车手在入弯前一百米就开始制动,否则等到入弯的时候根本调不过来车头。

更为挑战的一点就在于,它还是起步的一号弯,意味着正赛车手们都得拼尽全力去抢过弯线。

直道速度慢了,就得被对手超越。

直道速度太快,V字弯面前又刹不住。

刹车踩重了,轮胎会锁死,对使用寿命影响极大。`x~q?u·k?a_n.s.h¢u*w-u/.-c?o′m!

刹车踩轻了,毫无意味就直接冲出赛道了……

方程式赛车的过弯,不仅仅是对弯道走线的把控,还有对刹车距离以及力度的极致感知。

维斯塔潘为什么能操控极其难开的红牛RB21,就在于他能感知到每个轮胎的抓地力变化,知道赛车的极限在哪里并且减少修正。

同样的车载视频换在劳森或者角田裕毅身上,就能发现他们在跟赛车进行激烈的“抗争”,几乎每个弯道都有小幅度的修正过弯路线。

这点就类似于新手司机上路,方向盘总走不了直线一样。

当然,F1赛车的修正概念远远跟走直线不同。

可每一次的修正,都是对速度的减慢,哪怕仅仅是千分之几秒的差距。

十几个弯道累积下来,队友就会比维斯塔潘慢零点几秒到一秒之多!

一名F3方程式车手的实力如何,很多时候根本不需要到斯帕赛道的经典红河弯,T1弯就能担当“验证器”的功能。

距离T1弯70米处,陈向北踩下刹车踏板全力制动,力度介于轮胎即将要锁死的边缘。

F3赛车的加速度跟极速远不如F1赛车,自然不需要在100米处就早早刹车,陈向北这个70米的距离刚好卡住了制动力量的临界点!

伴随着F3赛车顺利进入弯心,陈向北还没等出弯就松开刹车踏板补油。8月份的斯帕赛道路面温度超过了30℃,七公里超长的暖胎圈,早已让超软胎抓地力达到了峰值。

陈向北很清楚轮胎能抓住的地面,提前进行补油增加自己的出弯速度。

因为接下来将是一条长达两公里的全油门路段,其中就包括最为著名的红河弯。

F3赛车的理论极速只有280km/h,绝大多数情况下还达不到这个速度。就如同普通民用车表底速度往往超过200km/h,可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把时速表给拉爆过。

但是这两公里的全油门,再加上红河弯的超长距离下坡,陈向北的赛车有几率突破280km/h。

这一次,将是真正的把油门给焊死在脚上,狠狠的“踏进”发动机!

引擎压榨着最后一丝潜力,转速指针早已到了表底,没有办法再有任何的提升。

胎压、油液、缸压等等数据指标,全部都陈向北拉到了极限。

但凡这不是一台全新发动机,说不定会有爆缸的可能。

220km/h、260km/h、280km/h……

就在所有人认为速度达到了极致,并且方向盘上面的屏幕时速数字已经固定不动的时候。

红河弯的长下坡加速,赛道测试感应器却检测到了一个全新的数字。

287km/h!

就连车载ECU都抵达上限,不再显示超出的时速。

陈向北却利用长直道全油门跟下坡加速,跑出了超越极限的速度。

只是Ca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