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两点,暖月还坐在阁楼上。她面前摊着几本老相册,桌上堆满了文化局要求的申报材料。一周时间准备这些资料实在太紧迫,她必须抓紧每分每秒。
"这些照片..."暖月翻开一本泛黄的相册,上面是老街坊们的合影。照片虽然发黄泛旧,但每个人脸上的笑容依然清晰可见。突然,她的目光被一张特别的照片吸引。
照片上是一群孩子排着队在糖果店门口,每个人手里都拿着棉花糖。暖月认出了小时候的自已,还有...程屿。那时的他还没有现在这么沉稳,笑起来露出两颗虎牙。
"等等。"暖月突然坐直身体。她想到了什么,赶紧拿出手机给秦漫发消息: "明天一早你来店里,我有个主意。"
第二天一早,当秦漫推开店门时,发现暖月已经在重新布置店铺了。
"你的主意就是把店里弄得更乱吗?"秦漫看着满地的照片和物件。
"不。"暖月认真地说,"我想做一个'记忆中的味道'主题活动。用这些老照片和老物件讲述老街的故事。每个故事背后都有一种独特的糖果味道。"
"继续说。"秦漫来了兴趣。
"比如这张照片。"暖月指着墙上一张老照片,"这是李婶女儿考上大学那天,全街的人都来祝贺。奶奶特意做了一种桂花云片糖,后来成了店里的招牌。"
"这个创意不错!"秦漫眼睛一亮,"既能收集历史资料,又能为糖果注入新的故事性。"
"关键是。"暖月放低声音,"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历史,不是营销噱头。而且......"
她的话还没说完,张叔推门进来了:"暖月啊,听说你在找老照片?我这里有些东西给你看。"
张叔放下一个布包,小心翼翼地取出几张泛黄的照片和一本厚厚的账本。
"这是1978年老街商会成立时的照片。"张叔指着其中一张,"你看,这是你爷爷,这是你奶奶。当时他们都还很年轻。"
暖月仔细端详照片。突然,她注意到照片角落里一个熟悉的建筑轮廓。那不是现在正准备拆除的钟楼吗?只是照片里的钟楼旁边似乎还有什么其他建筑。
"张叔,这个建筑......"
"那是老粮仓。"张叔叹了口气,"后来拆了。说起来,那地方还有个有意思的故事......"
"等一下!"秦漫突然打断,"张叔,您看我们办个'老街记忆分享会'怎么样?请您这些老街坊讲讲以前的故事。"
"这主意好。"张叔眼睛一亮,"我这就去通知他们。李婶肯定有很多故事要讲,王大爷更是老街的活字典。"
消息一传开,街坊们纷纷带来自已珍藏的老物件和照片。李婶拿来了她结婚时用的茶具,王大爷找出了一摞发黄的报纸。每个人都迫不及待要分享自已的故事。
暖月一边整理这些资料,一边认真记录每个故事。突然,她在一份老报纸上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那是一篇关于老街改造的报道,署名的记者赫然就是程屿的父亲。
"这么说,程屿父亲当年也参与过老街改造?"暖月若有所思。她正要仔细看,李婶急匆匆跑进来。
"暖月,你快看这个!"李婶递过一张照片,"这是二十年前拍的。当时要拆钟楼,是你奶奶带头组织大家保护的。"
照片上,奶奶站在钟楼前,神情坚定。暖月从没见过这样的奶奶。照片背面写着日期:1998年5月16日。这个日期......
"叮铃"一声,门口的风铃响了。一位穿着考究的中年女性走进店里,自我介绍是市博物馆的馆长。
"我们听说这里在收集老街的历史资料?"她环顾四周的老照片,"看来传言不假,这些照片和物件确实很有历史价值。"
就这样,原本简单的主题活动意外引来了专业人士的关注。馆长认真查看每一件老物件,不时记录。当她看到那本老账本时,眼睛明显亮了起来。
"这个账本很特别。"馆长说,"从字迹和纸张来看,至少有七八十年的历史了。而且这些记录方式......"
她的话让暖月想起奶奶说过的一句话:"这条街的故事,都藏在老账本里。"当时她以为奶奶只是随口说说,现在看来......
"咔嚓"一声,不知谁在外面拍照。暖月循声望去,只看见一个匆匆离去的背影。那个身形,怎么这么眼熟?
傍晚,店里终于安静下来。暖月整理着收集到的资料,突然发现账本里夹着一张便签。上面是奶奶的笔迹: "如果有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