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赶英,你不睡觉,嘀咕什么呢?”
舍友刘建宇翻身,半睁眼睛看向床边的苏赶英。
他脸红红的,神色懊恼又有说不出的气恼。
“没吃饱,心情烦。”苏赶英胡乱找了个理由,把舍友搪塞过去。
翻身上了炕。
炕没白天没黑夜地烧。
总算烧干了。
只要在上面披上一层毛毡,再铺上自己的褥子,就会很舒服。
京城也烧炕的。
但苏赶英不适应炕,他在家睡床。
可农场不比家里,苏赶英再讨喜,也得干活。
干活不仅累,还会伤筋骨,要是不睡热炕,身体的疲乏难以解除。
苏赶英从最开始的不适应,到现在适应,用了不到一周时间。
“说起没吃饱,我也是。”刘建宇醒来,再也睡不着,翻身正脸看着屋顶,还能看见麦秆冒出房梁,房梁处不知何时多了两个燕子窝。
“听郭背锅说,自从乔芳华离开,地里的菜蔫了,养殖场的牲畜也病了,你说这事奇不奇怪?”
苏赶英仰躺在棉花被上,双手枕在脑袋下,“这有什么奇怪的,动植物和人一样,都有感知,谁对它们好,都记在心里呢。”
“就是可惜了,咱们吃不上新鲜蔬菜了。”
在京城的时候,大家也没条件随便敞开肚皮吃菜。
因为所有的蔬菜瓜果,肉类都是限量的。
来了九七三农场,条件是艰苦,但吃喝都不受限制。
乔芳华的一举一动被大家看在眼里。
她的突然离开,确实够惋惜的。
“你说厂长会把乔芳华带回来嘛?”刘建宇也替乔芳华感到不公。
明明她可以仗着是季诚女朋友,不干活,或者少干活。
可她没有。
挑水,捡柴,种地,捞鱼,都是尽职尽责。
只要她在,大家时不时打个牙祭。
农场九成的人很感激乔芳华。
刘建宇也是京都人,但京都人也分三六九等。
他就住在京都郊区,家里兄弟姐妹太多,他年纪又大,只好下乡,给家里省点口粮。
他来经常,直接间接都受了乔芳华许多恩情。
“会带回来的。”苏赶英眼神微动,不由想起昨晚发生的蛇咬世间。
虽然是巧合,但间接救了乔芳华一家。
“那真是太好了,今天干完活,咱们去河边捞条鱼,去感谢一下乔芳华吧。”刘建宇真没啥私心。
就是想感谢一下乔芳华。
非要深究的话,那就是想念乔芳华种的蔬菜。
明明都是同样的人,但乔芳华种出来的菜就是不一样。
又甜又脆,长势喜人。
真是舍不得她离开呀。
“行,睡吧,下午还要干活呢。”苏赶英闭上了眼睛,留给刘建宇一个后背。
刘建宇也不在乎,满脑子都在想多捞几条鱼。
远在几十里之外的乔芳华,不知道她被人惦记了。
当看到风尘仆仆的眼镜,她差点以为自己出现了幻觉,“指导员,你怎么来了?”
眼镜捂了一路,脸又红,眼底乌青更明显,“嫂子,总算是看到你了,你快跟我回农场吧。”
眼镜跳下车,脚突然一崴。
整个人摔倒在地,他也懒得起身,直接趴在沙地上,仰头看着乔芳华。
乔芳华见他虚弱到连走到自己面前都力气都没有,赶紧拿着水壶跑上去。
给人喂了半壶水。
眼镜才有了精气神,眼睛里都有光了。
“你被人打了?”
乔芳华亲眼目睹眼镜连气都没换,喝下了半壶水。
脸色肉眼可见地好起来。
“比被人打了还惨。”眼镜伸手握住乔芳华的手腕,死死盯着乔芳华,把昨晚发生的事情,一字不差地告诉她。
又觉得不够全面,又补充道,“最重要的还是蔬菜和牲畜,它们离开你后,就彻底不行了,嫂子,你跟我回农场吧。”
蔬菜和牲畜是农场的资产。
没了它们,农场的众人就得饿肚子。
乔芳华听说昨晚的事,眉眼可见舒畅,心里别提多高兴。
让他们得罪自己,这下好了吧。
遭报应了。
活该。
又听到蔬菜和牲畜出现了问题,有点哭笑不得,“它们这么离不开我?”
眼镜疯狂点头,这也是他难以理解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