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授职(上)
“门下,
朕膺天命,肇基皇隋,承累世之鸿业,抚兆民之安康。自御极以来,夙兴夜寐,志在廓清四海,致天下于隆平。然突厥屡犯边陲,寇扰吾民,其恶难忍。
朕今决意兴师,举兵北征,以靖边疆,扬我国威。秘书省秘书郎吕尚,字飞熊,齐郡济南人氏,性坚毅,武略出众。恩试夺魁,其英武之姿,朕甚爱之。
特授吕尚为征北中路先锋,率三千精卒,为北征前驱。朕命尔为先锋,寄予厚望,当知重任在肩,不可有负。望尔秉承朕意,早日肃清突厥,还我边境安宁,保我黎庶太平。
往钦哉!”
香案前,内谒者监手捧诏书,吕永吉、吕尚父子着朝服,跪伏听诏。在宣读完诏书后,吕尚接过诏书,与父亲吕永吉叩谢皇恩。
送走内谒者监后,吕尚再度展开诏书,手指轻轻摩挲着诏书的纸面,低声道:“征北中路先锋,正五品官位,”
此次扫北,杨坚以靠山王杨林为主帅,举兵十五万,要毕功于一役,彻底解决突厥边患。吕尚与魏成、新永丰、尚司朗等武试前三甲,皆得要职。
吕尚是征北中路先锋,魏成为征北左路先锋,尚司朗为征北右路先锋,新永丰是征北督粮官。对于新永丰,督粮官一职确是重用,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关乎全军命脉。
而杨坚授新永丰这個南人为督粮官,也未尝没有千金买马骨之心。
吕永吉看着儿子入神的样子,忍不住开口:“飞熊,此去北征,你作为中路先锋,可千万要当心。突厥人善战,又熟悉草原地形,有事要多听多看,切不要轻敌冒进。”
吕尚抬眸,笑道:“阿耶放心,儿初掌兵,遇事必三思而后行,没有十足把握,不会轻率妄行。况且,此次征北,是靠山王为主帅,有靠山王在后压阵,您有什么不放心的?”
靠山王杨林,是大隋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是大隋无可争议的战神。杨坚让靠山王杨林挂帅扫北,也是下定决心,要扫灭西突厥达罗可汗的势力,进一步为征南做准备。
個中原由,吕尚在秘书省时也有耳闻。
据说是开皇四年时拜杨坚为妇父,愿为父子的‘DTZ’沙钵略可汗,在西突厥达罗可汗、阿波可汗,以及契丹八部不断侵扰与挑衅下,势力越发衰弱,为求自保,上书天子内附。
正是‘DTZ’内附,让大隋有了对西突厥动手的理由和底气。有‘DTZ人’的带路,隋人也可以穿过茫茫戈壁与复杂草原地带,抵达西突厥的牙帐。
这些‘DTZ’向导,熟悉每一处水源,每一条隐蔽的小径,有了这些向导,隋人在草原和大漠,再也不是聋子和瞎子。
就在吕永吉、吕尚父子接诏的时,魏成、新永丰、尚司朗等人也等来了他们的授职诏书。
——————
大安坊,
里坊民居,魏成跪伏在地,小心翼翼的接过内谒者监手上的诏书。内谒者监面色冷淡,道;“魏成,你的征北左路先锋之职,乃是陛下亲封,望你莫负圣恩。”
魏成沉声道:“魏成,必肝脑涂地,以报陛下隆恩。”
待内谒者监转身离去,魏成依旧维持着跪伏的姿势,许久才缓缓起身。手中诏书,仿佛带着千钧重量。
魏成轻抚着身边的佝偻古月象鼻子大刀,喃喃自语:“没想到,没想到,我魏成一介乞儿,也有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一天!”
与家世显赫的新永丰,还有家资丰厚的尚司朗不同,魏成身世坎坷,他本名是刘成,而非魏成,或是应了破军命格的原因,他出生时就刑克六亲,父母双亡。
幼时与叔叔一起乞讨走散,被华阴魏家村的老人收养,由此改姓魏。据村中老人说,他们这一支魏姓是三国时期魏延的后人,家传魏延刀谱,以及一口佝偻古月象鼻子大刀。
魏成就是凭着这份刀谱,再加上自身的天赋和努力,创出一套花刀绝技,在华阴绿林打出名声。也是因幼时的坎坷经历,让魏成较比新永丰、尚司朗二人,更在意功名利得失。
而与魏成住所只一墙之隔的新永丰,自是不知道此刻魏成的慨叹,他手上捧着诏书,目光在‘督粮官’三个字滞留了许久,最后笑道:“这是要筑巢引凤啊!”
“千斤市马骨,北朝天子真是好大的魄力,让我这南人掌管大军命脉,永丰敢不用命?”
与大安坊比邻的大通坊,尚司朗的宅邸,
尚司朗是最后接到授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