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0 章
黛玉出诊回到县主府后,听福叔讲述了白天闹剧,哭笑不得。
福叔还将宝玉落下的外袍丶抹额和金冠收拾好,连同宝玉留下的亲笔信一同交给黛玉。
待旁人都退去时,昏黄的油灯下,黛玉拆开了信,上面写着:
“妹妹
兄此次去书院,来年秋闱后归。海棠花开时,草庐再会。
宝玉”
*
日子平静地过着,县主府后隔开的世外桃源般的小农庄可以自给自足,太后时不时的赏赐丶以及在高门内宅的初诊维持着医馆的运行。似乎曾经在太虚幻境中的所见,正逐渐远去。
然而,一场时疫悄悄在各地蔓延开来。
待到消息传到黛玉这里时,父亲的书信和皇上的诏书几乎同时而至。
林如海给黛玉的书信是数月前发出的,书信中只言片语描述了时疫的基本情况。他深知黛玉正在做的事情,担心时疫若至京都,她便首当其冲,一番唠叨让她减少外出丶注意防护。而皇上令黛玉协助处理时疫的诏书到来时,仅仅晚了黛玉的家书半日。可见此次时疫的严峻。
太医院里满是穿着太医官服者,有跟着小陆掌院一起把提拔的一批年轻太医,也有告老还乡被召回者。大家议论纷纷,或顿足丶或叹气,皆愁容不展。
小陆掌院领着一戴着围帽的年轻女子的到来,让太医院瞬间安静下来。
“陛下下旨令绛珠县主一起参与时疫的防治,大家继续吧。”小陆掌院坐上了太医院议事厅内掌院的位置上。
黛玉对在场各位微微欠首,便坐在了小陆掌院安排的位置上。而那个位置离掌院的位置最近,平日坐在此处讨论者是仅次掌院的尊者。
太医院的新丶老两波太医对一女子坐在这个位置颇有不满。那女子身形瘦削,颇有风度,但是看上去也就十几岁的样子。
十几岁的女孩子不在闺阁绣花,跑太医院来会诊?滑天下之大稽。座下诸位太医中,不乏名医世家出生者,因此,对黛玉持有如此傲慢想法者不在少数,特别是因去年夏季灾民问题而引咎告老还乡者。
小陆掌院观察着座下医者们面上表情的微妙变化,道:“绛珠县主在去年夏季避难所疫病的处理中曾立下大功,对时疫的诊治颇有经验。因此,我等特上书皇上请县主前来相助。”
小陆掌院竟然已经发话了,座下医者渐渐静了下来。因为,小陆掌院的父亲,曾经的陆掌院,就是因去年难民一事而辞去了职务。既然小陆掌院都能接受,大家也没什么好说的。
座下太医们对各地呈上来的奏章中时疫的症状一一做着解析。这次疫症来时迅猛,受累的多是小孩儿和体弱者,但也不乏成年人。染上时疫者,即会出现高热丶痘疹,病死率极高。那痘疹的形态几乎囊括所有出疹性疾病中见到的痘疹的形态,旧疹出还会出现结痂。
黛玉想起书中见到的对天花这种古老的疾病的描述,和现今流行的时疫症状十分相似。难怪父亲来急信让她不要出门。
太医们也得出了一致的结论。
在毋庸置疑的诊断面前,一个巨大的难题摆在了大家面前——天花这种烈性传染病尚无特效解药。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太医道:“本朝曾经也出现过天花时疫。就连先帝在幼时也曾染过天花,但是先帝英明神武,渡过了难关,还为本朝开创了盛世。我辈无需惧怕。”这位老太医曾和陆掌院在太医院有过一段共职,比陆掌院的年龄还大。
黛玉想起一段旧事。先帝幼年时,确实发生过天花时疫,先帝也不幸染病,不过他竟能奇迹幸存,痊愈后仅在脸上留下了少许陈旧的痘印。天花只是病死率高,并不是患病后必死无疑。
小陆掌院:“此次时疫的防控,还请各位各抒己见。”
座下太医们纷纷提出自己的建议。
会议开了一整天,小陆掌院初步总结了要点:
第一丶时疫期间,各州县戒严,非必要时,应减少州县间的人员流动;
第二丶出现疫情的州县,尽快建立隔离避难区,减少时疫的传播;
第三丶对感染时疫的病患以解表退热处理为主,补气,并调节阴阳平衡。
这三项初步措施,得到了所有太医的认可,并以此呈给皇上。
天花没有特效药,在控制前,不知要眼睁睁看着多少生命的流逝。黛玉在心中叹息着。
这时,久违的紫色的字出现在黛玉眼前:“小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