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多丽雅》终于开机了。\x·q?i+s,h¢e*n¢.?c_o′m¢
骆尧十分纳闷,为什么商叶初与杨唤宜不过是一同去了趟宝岛的景点,回来后,氛围便陡然一转。从前那种清汤寡水的室友感,一晃变成了一种难言的黏腻、扭曲、古怪的氛围。如今的商叶初,望着杨唤宜的眼神,总无端透着些诡异的依恋。举动之间,又有些欲望的痕迹。——当然,不是情欲,骆尧说不出那是什么。反正她爱人看她不这样。杨唤宜更怪,对着商叶初总有些躲躲闪闪的,好像怕商叶初吃了她一样。说情人不像情人,说朋友不像朋友,说同事不像同事。不过,这种氛围并非不好,反而太好了!比骆尧预想中还要合适许多。《安娜多丽雅》本来就是一个阴郁悲伤的故事,商叶初和杨唤宜前些日子那些社会主义姐妹情的模样,不知道的还以为在拍反军阀宣传片。戏能正常开拍就好。骆尧对杨唤宜和商叶初的私生活不感兴趣。只是略微好奇了一下,没有多问。开机第一天,为了磨合,并未拍情绪太激烈的戏。只是分别拍了一段赵城与赵乐乐的父女戏份,和林枫语与赵城的戏份。饰演赵城的演员,商叶初听剧组的人提起过,是个gay。好在演技还不错,没有让人太出戏。虽然林枫语在剧本中的身份,是被赵城亵玩的女性。但骆尧认为,如果用大量的色情镜头来诠释赵城对林枫语的亵玩,反而会偏离剧本的主旨。既然剧本是以林枫语和赵乐乐的双视角展开的,那么,就应该以林枫语的角度,极力渲染她被迫成为玩物的痛苦,而非赵城“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的爽感。免得观众代入赵城,还觉得挺爽的呢!这样无疑会牺牲一些商业性,但骆尧坚持如此做。因此,杨唤宜与赵城的演员几场戏,场场都充斥着痛苦和黑暗,让人看了心中极为不适。知道这件事的时候,商叶初对这位初出茅庐的导演,第一次生出些许敬佩之情。她见过太多为了商业性妥协的导演,不说古文华这位极端例子,就是郑博瀚、徐瀚文他们,不也给了时山一个二番吗?骆尧的解读,让商叶初对剧本有了些新的看法。她原本只关注赵乐乐和林枫语的感情,对赵城这个老子,采取了漠然处之的态度。没办法,商叶初对待自已的前任爹就这样,因此习惯性地如此处理剧本。就像一个杀猪匠,遇见猪下意识就要插刀放血;叫她给猪梳毛,还怪不习惯哩!骆尧的做法,让商叶初重新审视了赵乐乐对赵城的态度。林枫语在角色厚度上远胜于赵乐乐,因此,若想战胜杨唤宜,赢得观众和文艺圈的青睐,必须从细处着手,挖掘赵乐乐的人设。赵乐乐的人设有什么呢?无非是一个“爱”字,爱得发了狂,爱得不知天高地厚,恨不能拖着全世界为自已的爱情陪葬。@\¤看#-/书;?君[? £>无??错:?内-?容£在这份爱情中,又有一份狂热的占有欲,完全区别于其他作品中那种“爱就放手”、“爱是成全”、“你幸福我就幸福”的调调。既然爱情是赵乐乐角色的主旋律,那么,只要这份爱立住了,这个角色也就立住了。商叶初最初在笔记上分析赵乐乐和赵城的关系时,只写了两个字:凑合。在发现赵城和林枫语的真实关系后,赵乐乐怒而发狂,亲手用匕首杀了自已的父亲。甚至还在赵城的尸首旁,与林枫语接吻。这种坟头蹦迪的行径,让商叶初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一对塑料父女。现在,商叶初划掉了凑合,改为了“感情深厚”。赵乐乐与赵城的感情越深厚,弑父之举就越惊世骇俗,她对林枫语的狂热爱情也就越立得住。这一角色的疯狂和自我,也愈淋漓尽显。由此,商叶初也加强了赵乐乐性格中暴戾和任性的一面。她给赵乐乐写了个人物小传:赵乐乐生而丧母,由乳母和保姆喂养长大。赵城长年在外征战,乳母和保姆都是下人,不敢管教这个孩子,因此,赵乐乐长成了一个混世魔头。从小到大,赵城给赵乐乐请了许多家庭教师,但都被顽劣的赵乐乐用种种手段捉弄走了。这样一来,林枫语能用自已的本事安抚住赵乐乐这件事,就显得弥足珍贵。此外,这个身世,也能让赵乐乐性情中的刁蛮更为合理。一个从小被“下等人”当成主子奉养的孩子,唯我独尊便不是怪事。如果每次胡闹都能如愿以偿,那么无理取闹就会变成常态。商叶初做了半本笔记,给杨唤宜和骆尧一一看了。骆尧对此大加赞赏,满口“叶初,你这样子简直让我这个导演都不好意思了啦”;杨唤宜吸了几口气,没多说什么。商叶初本就将赵乐乐的角色吃得很透。树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