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的,但哪个皇帝不杀人?哪个皇帝手上没有沾染点鲜血?又有哪个皇帝会像嬴政一样被添油加醋的骂了这么多年?不过是在这个时候重用法家得罪了儒家而已,论起阴损刻薄,较真起来还是儒家更胜法家一筹啊!
虽然骂归骂,还是有不少人承认他的功绩的。
只不过在国家面前,说这些都是虚的。
只要能为秦国好,嬴政不在乎自己的喜恶是不是被忽略了,而且这些儒生如果真的是想要拍马屁的话,那确实是拍的新意叠出,与众不同,即便是让他都会听得十分愉悦。
尤其是有个博士叫什么……
叔孙通的,是孔子八世孙孔鲋的弟子,因为孔鲋自己不愿出山,所以派他前来事秦,其他的功夫嬴政尚且不知,不过叔孙通拍马屁特别厉害,就算是当时那些儒生们在嘲笑他,叔孙通也并没有跟着嘲笑,所以他平安的过度到了胡亥那个不孝子手上。
不过后来叔孙通怎么样了,嬴政倒是没有去看,毕竟叔孙通在他秦国之中实在是无足轻重——一个儒生嘛,在法家为重的地方能有什么话语权?
也不知道这小子现在到底是在哪里,嬴政居然还有些想念。
在他脑子里闪过这么多东西,但是时间却没有过了多久。
他看了一眼淳於越:“无妨,造反的勋贵越多越好。”
淳於越:“……”
“朕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对列国动刀兵了,将士们的身体都有些僵硬了。”嬴政慢条斯理的说。
众儒生:“……”
燕国灭亡的声音还犹在耳边,你这么说心不会痛吗?
“为了保持我大秦军队的战斗力,朕真心希望一些勋贵能懂事点,因着朕这为黔首着想,让黔首获利的政策而直接起来叛乱,这样朕就有理由充盈国库,锻炼军队了。不然朕毫无缘由的发动战争,又会被你们这些儒生指点,不是吗?”
众儒生:“…………”
非常有道理,有道理的他们甚至再次开始同情起来那些平日里为富不仁的勋贵了。
而且他们悲哀的发现,就算是嬴政这么直接的说,他们也不敢再说什么了。
因为他们身边的卫兵们已经开始陈兵了,那些光可鉴人的兵器绝对不是摆来好看的,真的惹嬴政生气的话,随时可能血溅三尺!
如果真的是有什么恶政苛刑的话,他们为了天下黔首也不是不行,但是……
刚刚王上已经说过了,王上的新政确实是对黔首有利,现在不知道多少黔首在受到了盐铁官营的好处之后开始称赞秦王是个好王,其中甚至还有很多昔日赵楚燕的新黔首,他们甚至都忘记了自己昔日也受过赵王丶楚王丶燕王的好处,开始称赞新君了。
这足以证明,这次是勋贵们错了,如果他们为了这个被秦王给杀了……
那就不叫名垂青史,那叫遗臭万年,助纣为虐,死了都要被后人指着脊梁骨骂呀!
於是他们是一个比一个怂,纷纷跪下道:“草民不敢!”
现在知道自称草民了,不是刚刚就差指着嬴政骂他倒行逆施,滥用苛政了。
嬴政心中嘲讽,不过脸上却还是一派平静:“无碍,诸位也是为了天下安定而来,但却没有想过朕的律法不过是为了惠及黔首——秦法严酷,朕早有预料,不过秦法在秦根植百年,现在我大秦的任何策略几乎都和秦法息息相关,哪能一蹴而就?不光需要徐徐图之,还需要有能之士来协助变法啊。”
战国,大争之世,若不变发图强,便是为人鱼肉,秦国也是经由商鞅变法之后才一跃成为战国强国,为他国所惧怕,以前一提起来还都是蛮夷呢。
所以一提到变法,众人一个比一个激动,都觉得是自己的机会来了。
但是……
他们在嬴政平静的视线下稍微冷静了一下。
商鞅大才,天下皆知,哪怕他后面被车裂而死了,他的变法秦国依旧在遵循,然后日渐强大,每任秦王虽然不一定会善待先王留下的相国,但是一定会遵循商鞅留下的变法。
这样稳固的变法,怎么可能让他们这些人改变呢?
众人虽然想要让秦王重用他们,但是却也并不觉得自己的才华比商鞅高。
“草民不敢保证……”
“无碍,商君大才,也不过百年才出一个,朕不奢望自己能够有商君这样的人才来辅佐,不过朕相信,人多力量大。”嬴政道,“所以朕欲请几位入博士馆,每日研究如何变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