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二只始皇帝
孔孟乃是儒家圣贤,老庄乃是道家典范,凡是这两门的弟子,无一不以这几人为荣。
法家的几位虽然对这几人没什么尊敬的心,不过也知道他们在诸子百家之中的名声,光辉灿烂的思想是即便你不赞成他说什么,也能明白他的伟大。
但是他们的平庸是自己知道的,能力是有,可是却又没有到很高的地步,也想要建功立业,本以为一生都要在这种矛盾之中度过了,但是现在居然有了这样一个机会……
其他三人也上前道:“公子,我们也想要帮忙!流芳百世什么的倒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为公子分忧!”
他们丝毫没有怀疑嬴政说的东西到底有没有那么神奇,一来他们本来就是嬴子楚府上的先生,不做这种事也是闲着,二来嬴政这几年的表现几乎已经让人忘了他是一个幼童了,他太稳重,太成熟,提出的很多意见都切中要害。
一开始的时候他只是偶尔在嬴子楚吃饭的时候,听到他说一些困难——身为继承人的继承人,嬴子楚在秦国也不是什么事都不做的,当时先王年事已高,已经有不少国事都交给现在的秦王丶当时的安国君处理,安国君又将这些事情交给嬴子楚处理。
这些对於嬴子楚而言还有些困难的问题,对於已经一统六国,扛着无比巨大的帝国机器运转了几十年的嬴政而言就非常小儿科了。
为了不让嬴子楚感到特别诧异,嬴政一开始只是装作无知凑巧的提示一番,次数多了之后,就开始大胆的直接说了。
嬴子楚只觉得自己的儿子是个政治天才,铺垫好了接受的倒也非常快速。天才嘛,那肯定是正常人所不能及的。
后面有了头疼的事情,嬴子楚就习惯性的来问问自己这个儿子了。
习惯是个很可怕的事情,依赖也是。
嬴政是嬴子楚的儿子,两人之间天然有着血脉相连的亲情优势,再加上嬴政年纪还小,嬴子楚更不用担心自己这个儿子强大起来会怎么样了。
那还是很久以后的事情,现在还不必要看那么远。
於是逐渐的,在子楚府上众人都知道,嬴子楚的嫡长子嬴政聪颖早慧,对国事往往有着超越一般人的见解,哪怕是嬴子楚都会经常听取自己儿子的意见。
他说的话,几乎是相当於嬴子楚的话了。
他们丝毫不怀疑,嬴政会说到做到。
嬴政见状微微一笑:“那朕就将朕的想法说出了。”
他缓缓将自己在手机里看到的东西说出,并且阐述了如果注音法出现之后的益处。
几位先生们两眼放光:“公子真乃神人也,不过……这天下七国,言语各异,就算是发明了这般方法,也只是在秦国境内流传……”
远远达不到孔孟老庄的程度啊!
就算是别的国家学去了,那也是别的国家的人再有一个率先者,他们纵然一样能名流千古,可到底弱了几分。
嬴政眼中闪烁着势在必得的光芒:“诸位且努力就是,朕向你们允诺,只要你们可以研究出成套的体系,未来,这七国土地上的人,皆会学习你们研究出来的这种注音方法,并且皆会知道,是你们几人研究出来的!”
这话在这个时候是很让人感到匪夷所思的。
大周上下将近八百年,人们已经习惯了列土分封,就算是大国吞并了小国,可现在到底还是存在着七个国家并存。
齐楚韩魏燕赵秦,彼此攻击,却又彼此保护——唇亡齿寒的道理,灭到这个份儿上已经是各国都懂的了。
哪怕是每个国家都想吞并其他国家这件事已经是摆在明面上的,但也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可嬴政说出来的话,却让人忍不住去相信,去向往那个未来。
那个一统六国的未来!
五个先生给嬴政行了一个大礼:“是,遵命!”
在先生们开始研究拼音不久,刚刚继位的安国君就突然病逝了。
秦昭襄王在位太久了,久到嬴柱继位的时候年纪都已经大了,刚刚改元没有三天就去世,可以说是十分突然了。
不过嬴政早就有了这种准备,毕竟已经是经历过一次的事情了。
他听从着礼官的教导,参与了祖父的葬礼,又参与了父亲的登基大礼。
这一年,嬴政九岁。
嬴子楚为了表示自己对嬴政的喜爱,也因为嬴政确实帮了他许多,在继位之后不久,就将嬴政册立为太子。
朝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