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八一看书 > 视频通古代各朝老祖宗都疯狂了 > 柳宗元

柳宗元

,听的是梵音,读的是禅经,看的是山水,怨怼愤懑、断肠厄念涌上来,淤积在心中,又在山路十八弯里随风散去。门前栽柳,窗后栽树,没有壮志,没有雄心,光阴深静,一壶茶也能消磨掉一天的时光。

后来好友吴武陵被贬永州,几人同游,途经一处潭水,遂写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潭水中空游无依的鱼儿,跟柳宗元何其相似,被困在小小的石潭中,毫无目的地来回游着,等待着生命结束的那天,柳宗元只觉得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甚至不愿意在小石潭多逗留一刻,记录后便匆匆离去了。】

“诵经,他是信佛吗?”

“难不成他出家了,已经看破红尘了?”

刘禹锡也觉得自己这位好友有点惨,但他除了安慰也没什么能做的,或者让他退出王叔文一派,可这样就一定安全了吗?

【柳宗元在永州的十年,是文学史上厚重辉煌的篇章,《永州八记》《天对》《晋问》都是在这里创作出来的,也为当时文化荒芜的湖南永州,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公元815年,四十三岁的柳宗元和刘禹锡被召回长安,本以为苦尽甘来迎来转机,但不出意外又要出意外了。乐观的刘禹锡刚回到长安,兴奋之下挥洒起了才华,写下了“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刘禹锡这首诗不仅直抒胸臆,还暗戳戳的讽刺当权者,可唐朝文风盛行,当权者又怎能听不出这弦外之音,看来十年的贬谪,还是没能让这帮革新派脑子清醒。

二月才被召回长安,三月,柳宗元和刘禹锡又走在了被贬谪的路上了,这次两人被贬得更偏,柳宗元被贬到广西柳州,而刘禹锡被贬到亳州,柳宗元知道亳州的环境有多恶劣,而刘禹锡还有个80岁的老母亲。想起自己的母亲,也是在长途跋涉折腾中去世的,他不希望刘禹锡也经历自己的苦痛,所以他上书皇帝,奏请与刘禹锡调换驻地,最后还是在裴度的帮助下,刘禹锡改任广东连州。】

刘禹锡:死嘴!没事瞎乐什么啊?不仅又被贬了还连累子厚!??^??

子厚还特意关照自己调换驻地,太感动了,以后再也不乱说话了!

韩愈就这样听着俩人被贬——回来——被贬,无奈扶额,可真是好兄弟啊!回来看看景就走了呗。

“他们关系真好,就是有点背。”

“这柳宗元如果不来永州,那些诗词文章可就没机会面世喽。”

“人家那么有才,不写这些也有别的好诗好文。”

【难兄难弟又一起从长安出发,一路同行在南谪的路上,一同走到衡阳,两人才分别,柳宗元写下了《重别梦得》,“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歧路忽西东,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这么多年来,两人的人生轨迹完全一样,如今一人贬广西,一人贬广东,若是未来晚年归隐田园,两人也要搬到一起当邻居,共度余生,或许两人都没有想到,衡阳一别便是一生。

这次在柳州,柳宗元是行政长官,手握实权,他在柳州勤勤恳恳为百姓谋福,解放奴隶、设馆倡学,禁止江湖巫医骗钱害人,开凿荒井,植柳种菊,这种治国大才到了地方上为官,基本上是屠龙刀削木棍,要多厉害有多厉害。

就像韩愈在潮州百姓心中的地位一样,柳宗元在柳州被称为柳子菩萨,百姓为他修庙立祠、刻碑塑像,敬若神明,柳宗元也时时想起隔壁的广东兄弟刘禹锡,给他写去诗信“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永别?闻言刘禹锡和柳宗元皆是不可置信,这才多久?就成永别了?二人心里都觉得是对方,恨不得立刻相见,可大唐有宵禁,即便再心急也要等到明早。

“如果每个治理地方的官都是柳宗元这样的多好,至少应该不愁过不下去。”

柳宗元听到百姓为自己修庙立祠只觉得心中有愧,他只是做好自己该做的当不得百姓这般爱戴。

【字字情真意切,只是柳宗元终究学不来刘禹锡的乐观,他心里压了太多情绪,太多孤绝,无处可说,也无人可说,他的心里已经油尽灯枯,也等不到和刘禹锡的久别重逢了。

公元819年,宪宗皇帝大赦天下,敕召柳宗元回长安的书,正飞驰去柳州的路上,可终究是晚了一步,柳宗元病逝了。柳州百姓自发筹钱,为柳宗元打造了一副棺木,把他的尸骨送回家乡,刘禹锡在接到柳宗元讣告的时候,瞬间破防,“惊嚎大哭,如得狂病、良久问故、百哀攻中、涕夷迸落、魂魄震越”

刘禹锡在极度悲痛中写下祭文“呜呼子厚!我有一言,君其闻否”意思就是柳子厚啊,我还有话没跟你说完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