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我听到这个消息,管他是真降还是诈降,我都要想办法攻打回去,反正也没有家人了。”
司马迁:你提到我很高兴,提到我的着作我也很高兴,但是不要提及我的苦难。哎,还真是“发奋图强”啊,就没有别人了吗,抓住他一个就不放了是吧。
【至此,《李陵答苏武书》的背景交代完毕,李陵和苏武都是汉武帝朝的匈奴“俘虏”,一来二去两个人成为好朋友,苏武归汉后写信给李陵喊他也回来,但李陵却回信,我不再回来了。
根据史料记载,李陵当时是从居延出发,最终在酒泉以北的戈壁地带遭遇了匈奴主力部队的围困。这居延是什么地方呢?在边塞诗里经常有居延嘛,比如王维的诗《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它就是今天内蒙古的阿拉善盟ejnq。】
“什么拉什么旗?这地名也太长了。”
“这两句诗还不错,不知道完整版是什么样?”
“苏武回去了吗为什么李陵还不回去?回去解释清楚还自己一个清白啊。”
【这个是酒泉公园里的雕塑啊,应该就是霍去病打了胜仗,然后他说“众将死战非我之功”于是把这个酒倒在河里,然后这个地方就得名为酒泉,然后大家一起喝。
但这个其实是神话传说啊,酒泉真正得名的原因是因为这里有一口泉,然后里面喷出来的水,味道像酒一样甘美,仅此而已。
居延是西汉设立的边疆重镇,北境屏障,一代代汉家儿郎在这里抛头颅,洒热血,如今的居延,哎,对对,你没有看错,就是这个土坡。】
“我一直以为酒泉的由来是真事呢,原来是个故事啊。”
“多正常,从古至今的故事多的数不清了,传的多了信的也就多了。”
“像酒一样美味的水,真想尝尝啊。”
“居延……竟变成了这般模样?”
“千年之久,时过境迁,沧海桑田,能一睹千年后的居延也是一桩幸事。”
“我们脚踩的土地,千年后我们的后人依然站在上面,城池变沙砾,荒原变绿洲,唯有这黄土不变,日月不变。”
【“子卿足下:勤宣令德,策名清时,荣问休畅,幸甚幸甚,远托异国,昔人所悲,望风怀想,能不依依?昔者不遗,远辱还答……”
在北海的苦寒之地,苏武的旌节凝成霜花,而李陵的佩剑锈蚀成沙,当后世以“汉臣”与“降将”二分法,将两人粗暴的框定在忠奸对立的模板,是否遗忘了冰原深处,未被史册记载的太息?
对李陵来说,杀身成仁远比苟且偷生懦弱,选择在历史的裂缝中存活,何尝不是另一种惨烈的坚守?戈壁无言,唯有那字字泣血的《李陵答苏武书》裹挟着被风雪撕碎的战旗残片浸染着未及诉说的生命之重。那是被黄沙淹没的复杂的人性光谱,是李陵用余生去扞卫的,比死亡更锋利的尊严。
李陵也好,李广也罢,千百年来早已是怀才不遇的文学符号,李白创作了《千里思》王维创作了《李陵咏》。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末段写了八个字,“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再听一遍,竟有了些许其他感慨。”
大家你一言我一句地争论着“存身”是否胜过“气节”,他们从多方面辩论言语犀利,平时不敢说的话在这一刻全都表现出来,对皇权少了一丝敬畏。
“他们比怀才不遇更可悲,或许汉武帝并不是适合成为他们的君主。”